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社會

非遺傳人周平: 以酒興業 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吳茜薇
2022年12月02日17:43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悠悠綠意,粼粼碧波,位於長沙縣江背鎮的印山村猶如一顆明珠,點亮了星城東方。

四代傳承,非遺文化,印山村麻姑井糯米黃酒釀造技藝傳承人周平,憑一己之力助一方建設。

“鄉村振興從來不是停留在口頭上。”勤勤懇懇的辦企業的周平,在20余年的時間,用行動將鄉村振興付諸於實踐,帶動當地產業發展,也為印山村的美麗鄉村建設,添上了一抹“實干”色彩。

萌芽 瞄准企業市場

周平和新酒窖基地。人民網 吳茜薇攝

長沙縣江背鎮印山村有個老井——麻姑井。

隻要談起這口千年古井“麻姑井”,人們都能說上一段神奇故事:相傳這是仙人麻姑為普濟眾人挖掘的一口水井,清泉流溢,四季不枯。

“釀好酒的關鍵在於水,好水釀好酒。”如今的周平,已是糯米黃酒釀造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第四代傳人。但在釀酒之初,周平的心願卻不僅僅止於創業,也在思考如何幫助村民解決“賣糧難”的問題。

1984年,村民小組換屆選舉,周平當選為小組組長,一干便是七八年。在這段時間裡,周平帶領村民將彎路改直,將上下不平的小丘全部推平,將年久失修的山塘整舊一新......當時的印山村,也流傳起一首打油詩:“他當組長,富了一群,你有我有,福氣臨門。”

八十年代末,組上出現種田不易賣糧難的問題,善於捕捉信息的周平開始辦企業,經過一番摸索,將目光瞄准了“酒市場”。

“將糧食進行深加工,提高它的附加價值,還能幫助村民解決‘賣糧難’的問題。”周平說,有多道流程的糯米黃酒釀造技藝傳承至今已有100多年了,代代都是口傳心授。

從2000年正式釀酒,到2010年糯米黃酒小有名氣,周平走過了探索、曲折的十年,隨著糯米黃酒名氣日漸提升,周平興辦糯米黃酒釀造廠,並注冊商標“麻姑井”,也受到了市、縣政府的關注和關心。

2016年,周平流轉20畝土地,打造麻姑井酒文化創意旅游綜合體。2021年底,佔地4000多平方米的麻姑井黃酒窖藏基地正式建成,其間的一字一句、裝修設計都出自他本人。

如今,酒窖雖已建成,但他“愛操心”的性格,仍然影響著整個村子......

發展 產業做大做強

麻姑井黃酒窖藏基地內。人民網 吳茜薇攝

麻姑井黃酒窖藏基地往裡,經過一條長廊,便是另一番天地。

窖洞全長1000余米,7條縱道,8條橫道,999個窖洞內,可藏百萬斤酒。這樣別具一格的藏酒之地,也在今年變成了游客們的打卡地。

周平願景裡,麻姑井酒文化創意旅游綜合體不僅包含麻姑井酒釀造基地,還將開設鄉村民宿、生態餐廳、釀酒植游賞園、品類展示、酒噐展示、文創產品展示、原材料生產基地等。

一邊打造麻姑井酒品牌文化,一邊能讓人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中國傳統酒文化的魅力,建成一個以酒為載體,打造企業展示、文化創意、生態旅游、工業旅游於一體的文化旅游綜合特色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迎來送往眾多游客,也讓周平明白,美麗鄉村建設是關鍵。但建設過程卻不在一朝一夕,也並非一帆風順。

“你們看酒窖前面沿途的文化街和文化廣場,都屬於採蓮沖美麗宜居村庄建設,大部分啊,都是周平自己出錢修的。”印山村黨總支書記劉羅仕走到門口,指向一旁,“現在的水泥大道干淨又整潔,誰能想到去年這還是黃泥巴呢。”

面前的黃酒文化街上,豎起一個個大酒壇,駛過路旁,都不免被沿街的創意和周圍的牆繪所吸引。

“美麗鄉村建設是我主動申請的項目,不光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更好地帶動我們這片發展,改善村民生活。”周平撫摸著酒窖的石壁,不由嘆了口氣,“想搞好周圍的村庄建設,就需要村民的支持,但萬事開頭難。”

助力 美麗鄉村建設

印山村遠景。受訪單位供圖

有路的地方就有人,通向村民門口的路,建設起來難免佔到私家用地,引起了眾多不滿。

為爭取村民的理解,周平先后組織起組民大會、外地學習,帶領本地組民去看瀏陽、寧鄉等地觀摩美麗鄉村建設,考察“改變”后的效果及收益。

一戶一問,一家一詢,光是前期准備工作便花了周平近3個月的時間。

“3米寬的泥巴路,拓寬成如今6米的水泥路,周平300多天都呆在了工地上,親自守、日日盯,直到這條路修成。”劉羅仕說,為了保証道路質量,年近70的周平每天五點起,一守便是一天。

現在,上採田組片區的改造已基本完成。今年“五一”期間,麻姑井黃酒釀造基地接待游客超過1500人次,旅游及特產銷售超過16萬元,拉動了周邊經濟發展。

而隨著麻姑井酒釀酒有限公司的發展,其實早已惠及全村村民。

“我們不但自己種田,一年大概還要向村民收二三十萬斤糧食釀酒。”據周平介紹,不但收糧給村民提供收入,釀酒產生的大量酒糟還為周邊養牛的村民提供了便利。

去年,印山村在採田組開展美麗宜居村庄建設,周平以此為契機,投資了300萬,來建設酒文化景觀區、體驗中心、休閑區等,將釀酒產業升級為酒文化休閑旅游,做長產業鏈,形成原材料種植、釀酒加工和鄉村旅游三產業融合的發展格局,帶動更多的村民共同富裕。

“如今的印上村,已走上了農文旅融合這條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振興綠色道路’。”江背鎮副鎮長肖忍說到,希望有更多如周平一般的人願意投身家鄉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眼下,印山村的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還在繼續,不少村民仍然可以在早晨尋到周平忙碌的背影。

(責編:李淑靜、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