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湖南要聞

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湖南答卷——晒晒《政府工作報告》亮點

2023年01月15日11:56 | 來源:華聲在線
小字號

奮斗2022

向三湘父老交出了一份合格的、來之不易的好答卷

2022年,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全省上下始終以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認真貫徹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堅持“穩、進、高、新”工作方針,全力抓好“兩個統籌”,積極應對汛情旱情疫情疊加沖擊,實現了主要經濟指標難中有進、穩中向好、好於全國、好於預期,向三湘父老交出了一份合格的、來之不易的好答卷。

●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近5萬億元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3101.8億元,同口徑增長6.6%

●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7.2%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6%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4%左右

●進出口總額增長20%,突破1000億美元

●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高於經濟增速

●糧食總產達603.6億斤,連續三年保持總產600億斤以上

科學統籌發展和安全

精准施策防控新冠疫情。成功處置多地多輪及G2190次列車疫情,認真做好“乙類乙管”各項工作,先后派出24批次5600多名醫療隊員支援10個省市區,受到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和受援地區肯定與好評。

痛定思痛狠抓安全生產。深刻汲取長沙“4·29”特別重大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教訓,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0.4%、9.6%。

積極穩妥應對極端天氣。成功應對3輪低溫雨雪冰凍災害、9輪汛期強降雨,以及1961年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最嚴重旱情,經受了夏季電力4043萬千瓦歷史最大負荷考驗。

扎實穩住經濟大盤

出台穩工業26條、促服務業36條,推出穩經濟“1+8”政策體系。

推進項目落地、爭取國家支持,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共授信簽約項目85個、基金規模近300億元。

常益長高鐵、平伍益高速等重大項目建成通車。

“萬名干部聯萬企”行動,為18.4萬戶企業解決7.3萬個問題;退減緩稅費超過1000億元。

一季度平穩度“坎”,二季度迅速企穩,三季度重回“6”左右,四季度決戰決勝,達到了“取其上、得其上”的超預期效果。

聚力打造“三個高地”

抓住“四個著力點”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制造業佔比達28%。新增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21個。上榜全球獨角獸企業2家。新增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2個。

搶佔“四個制高點”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十大技術攻關項目”累計突破94項關鍵技術。“京華號”超大直徑盾構機等技術裝備取得重大突破。

突出“四個關鍵點”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實際利用外資、對外投資規模均居中部第一。對非貿易規模居中西部第一。自貿試驗區形成47項制度創新成果。

一體布局“三大支撐”

出台實施“139”系列政策,以電力保障算力、算力促進動力,三力一體發力。

以電力為基礎的能源支撐堅強有力。平江電廠、荊門—長沙特高壓交流工程等項目建成投產,審批和開工的抽水蓄能項目裝機容量居全國第5位。

以算力為代表的新基建支撐先行一步。長沙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開通運行,國家超算長沙中心算力達到200PF、國內領先,數字經濟規模突破1.5萬億元。

以科技創新為重點的動力支撐能級躍升。“四大實驗室”“四大科技基礎設施”布局建設,區域創新能力前進3位、排全國第8位。

系統推進“八項重點”

產業培育強基賦能。中聯智慧產業城等28個項目完成投資1142億元,產業投資增長11.3%。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2倍。

企業成長加力提速。實有市場主體達635萬戶、增長16.3%,制造業百億企業達43家,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500家以上。

園區發展轉型增效。規模工業增加值佔比達72.5%、提高2.7個百分點,稅收佔比達50%、提高6.5個百分點。

營商環境進位爭先。在2022年度全國工商聯“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活動中,我省排全國第7位、長沙市排全國城市第6位,均居中西部地區首位。

協同推動區域發展

在搶抓國家戰略機遇中乘勢而上。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穩步推進湘鄂贛高質量協同發展。

在全面實施“強省會”戰略中帶動全局。落地實施長株潭綠心中央公園總體設計和湘江科學城規劃,長株潭經濟總量佔全省比重超過40%。

在區域板塊聯動發展中各展其長。岳陽、衡陽經濟增速均高於全省0.4個百分點以上,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單位GDP能耗低於全省6個百分點,湘南地區規模工業增加值、大湘西地區基礎設施投資分別高於全省1.2個和19.8個百分點。

全省城鎮化率達60.5%。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優質低鎘水稻科研國際領先。糧食總產連續三年超600億斤。

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突破2萬億元。家庭農場達19.3萬個。建設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2500個。

提質改造旅游路、資源路、產業路6996公裡,美麗鄉村示范村達7500個。

脫貧地區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高於全省農村居民收入增速。

突出保障改善民生

城鎮新增就業73.6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5%左右,為中部地區最好水平。

增加公辦義務教育學位44萬個,本科錄取人數增加2.9萬人。

完成3649項污染治理項目。

非凡5年

中國式現代化湖南實踐的基礎更加堅實

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

三次產業結構由8.9︰39.8︰51.3調整為9.2︰39.6︰51.2。

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2%、高於全國1個百分點,人均突破1萬美元。

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突破7萬億元、6萬億元。

科技創新取得突破性進展

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年均增長15%、增速居全國前列。

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突破萬億元,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

超級稻雙季畝產達1603.9公斤。

創造了以超高速軌道列車、北斗導航等為代表的中國速度、中國精度、中國深度、中國強度。

改革開放形成標志性成果

“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寫入黨中央、國務院《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

在湘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達188家。中非經貿博覽會長期落戶湖南。

基礎設施實現整體性提升

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高鐵成環、高速成網成為現實,邁入高鐵環線時代。

外電輸湘能力增長3.4倍,整體供電能力提高1200萬千瓦、超過4000萬千瓦。

總算力提升到4000PF,數據中心總存儲能力達14EB,中部唯一、全國第五的大數據交易所投入運營。

農村群眾飲水安全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生態環境呈現轉折性變化

以實際行動“守護好一江碧水”,連續6年開展污染防治“夏季攻勢”。

長江干流湖南段和四水干流131個斷面全部達到或優於Ⅱ類。洞庭湖總磷平均濃度下降17.8%。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98.6%。空氣質量優良率提高6.1個百分點。

人民生活獲得全面性改善

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十八洞村成為全國精准脫貧樣板。

五年投入3400億元,辦成重點民生實事66件111項。

建成使用101所芙蓉學校。

城鄉低保標准分別增長32%、36%。

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的評價由89.2分上升至95分。

各項事業取得顯著性進步

隆重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6個城市入選全國文明城市。

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達2500億元。5A級旅游景區達11家。

社會事業繁榮發展。

大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

辦理人大代表建議6820件、政協提案3854件。

“湘易辦”超級服務端開通。

國務院督查激勵項數、次數均居全國前列。

穩進2023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湖南開好局起好步

未來5年的主要目標任務

●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力爭總量突破7萬億元,數字經濟和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均實現翻番,分別突破3萬億元和2萬億元

●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打造“三個高地”取得新進展,現代化經濟體系基礎得到夯實

●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水平和質量不斷提升

●城鄉面貌發生全面變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湖南建設成效顯著

●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取得本質性提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

●維護國家安全能力持續增強,平安湖南建設取得扎實成效

2023年主要預期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7.5%,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以上,

進出口總額增長10%,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3%左右,

城鎮新增就業70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

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糧食產量600億斤以上,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十大產業項目

岳陽乙烯煉化一體化;

株洲中車中低壓功率器件;

衡陽建滔化工產業升級;

湘江新區中聯先進智造基地;

長沙比亞迪和湘潭吉利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

三一株洲智造基地;

邵虹基板玻璃;

漣鋼冷軋硅鋼;

望城德賽電池儲能電芯;

寧鄉楚天科技生命科學產業基地。

十大基礎設施項目

長贛高鐵;

桂新等高速公路項目;

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

湘江航道及虞公港建設;

重大能源工程;

湖區重點垸堤防加固工程;

骨干水利樞紐工程;

高標准農田建設;

國家醫學中心;

懷化國際陸港。

十大技術攻關項目

算力網絡構建;

8英寸SiC外延裝備;

深遠海超大功率直驅永磁海上風電機組;

北斗時空安全裝備產業化應用;

氫燃料動力工程機械整車工程化;

水稻耐鹽鹼和耐極端高低溫新品種;

超精密加工裝備;

丘陵山地適用高效智能農機;

動力電池高值循環利用;

高純稀土金屬靶材。

十大重點民生實事

啟動建設100所縣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項目”;

“湘易辦”超級服務端用戶突破3000萬戶;

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開展婦幼健康守護行動;

推行異地就醫結算與基層醫保代辦服務;

提升基本養老服務水平;

提高困難群體救助標准;

開展殘疾人關愛服務;

加快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加強農村“三路”“兩網”及灌溉、飲水建設。

完成今年的預期目標,要聚焦打好經濟增長主動仗、科技創新攻堅仗、優化發展環境持久仗等“發展六仗”,做到開局就加速、起步即起勢。繼續把握“穩”的要求,找准“進”的方向,盯住“高”的目標,譜寫“新”的篇章,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在湖南取得新進展。

著力推動經濟穩定增長

強化消費基礎作用。力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2萬億元。挖掘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家居等消費潛力,推動餐飲、住宿等行業恢復發展。

更好發揮投資關鍵作用。重點抓好十大產業項目、十大基礎設施項目,系統布局一批支撐引領轉型升級的新基建項目。

有效暢通內外循環。推進資源優化配置和要素自由流動,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體系,重點打造五大國際物流通道和貨運集結中心,加快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

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常態長效“送政策、解難題、優服務”,全省市場主體突破700萬戶,新增企業20萬家以上、上市及過會企業12家以上。

持續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加快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新增百億企業1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60個。重點支持工程機械產業拓展海外市場,推動軌道交通向高端整車發展,鞏固擴大中小航空發動機及航空航天裝備產業領先地位,提升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產業核心競爭力,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力爭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100萬輛、佔全國10%以上。實施100個“產品創新強基”項目,提高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力爭數字經濟增長15%以上,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33%。繼續實施100個數字新基建標志性項目,建設15個新型數據中心和全球新一代互聯網輔根節點,打造全國先進綠色算力樞紐和國際領先的算法創新中心、全國信創產業基地,打造數字湖南十大應用場景。

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力爭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50%,生產性服務業佔服務業比重超過41%。創建10家左右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和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開展國家級服務業標准化試點示范。

推進“五好”園區建設。促進園區“三生融合”“三態協同”,力爭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佔比超過73%、營收過4000億元園區實現零的突破、產業園區畝均稅收增長15%。實施10個以上單體投資超過100億元的產業項目,建設10家左右省級以上綠色園區。

加快打造內陸地區

改革開放高地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積極探索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堅定不移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力爭民營經濟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70%,新增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1000家。讓廣大民營企業有“優”的服務、“進”的空間、“創”的動力,讓廣大民營企業家心裡更踏實、信心更堅定、舞台更廣闊。

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謀劃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力爭實現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實際到位內資“三個10%”的增長目標,力爭對非貿易額增長25%以上、總量突破600億元。

強力推進湘商回歸。持續開展“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大力推進產業回歸、資本回流、項目回投、人才回聚、總部回建,力爭湘商回歸新注冊企業達1000家,項目投資4800億元。

打造“三化”一流營商環境。建設好“湘易辦”超級服務端,擦亮“一件事一次辦”品牌,推進營商環境市縣、園區和部門評價考核“三個全覆蓋”。

扎實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優化區域經濟布局。充分發揮高鐵成環、高速成網優勢,落實“強省會”“1+N”政策體系。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力爭城鎮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改造城鎮老舊小區4331個、棚戶區2.1萬戶。

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完善省對下轉移支付制度,健全縣域經濟考評體系,力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億元以上的縣市達50個。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7135萬畝、產量600億斤以上。新建和改造高標准農田345萬畝。推廣低鎘水稻120萬畝左右,為歷史性解決“鎘大米”問題打下基礎。

加快鄉村振興步伐。抓好脫貧地區產業發展、穩崗就業等工作,推進農產品加工企業倍增行動,建設20個以上國家級、50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

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創新農業農村投融資機制,加強涉農資金統籌使用。

大力實施科教興省、人才強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面實施新一輪義務教育質量提升工程,整合600所鄉村小規模學校,建設400所鄉鎮標准化寄宿制學校,深入實施職業教育“楚怡”行動。

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以“十大技術攻關項目”為突破,以建設“四大實驗室”為依托,以“四大科技基礎設施”為支撐,以企業為主導,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淨增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以上。高水平建設長沙、衡陽“科創中國”試點城市,支持岳陽臨港、湘西州、婁底創建國家高新區。

推進人才強省建設。聚焦種業、先進計算、北斗規模應用優勢前沿領域和優勢產業集群,培養引進造就一批高端人才。

加快建設文化強省和世界旅游目的地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全域全員全程全面文明創建,持續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湖南段)建設。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力爭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達4000億元,推動優質公共文化服務向基層延伸。

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培育旅游新業態,辦好第二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力爭旅游業總收入達8000億元左右、旅游及相關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5.6%。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構建常態化援企穩崗幫扶機制,建設創業孵化基地、農民工返鄉創業園等載體400家以上。

發揮社會保障的穩定器作用。有序推進基本醫療、失業、工傷保險省級統籌,擴大異地就醫聯網醫療機構覆蓋面,堅持“房住不炒”,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加快健康湖南建設。持續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打造一批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加強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

用心用情辦好“十大重點民生實事”。堅持發展第一要務、民生第一政績,厚實民生成色、加熱民生溫度,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

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深入實施綠色制造,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3%。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儲能產業,建立健全碳排放權市場交易和統計核算制度。

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深入開展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推進“一江一湖四水”系統聯治,加強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

統籌生態系統治理。加快推進洞庭湖生態疏浚等項目,以及邵懷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完善落實生態環境補償、損害賠償、資源有償使用等制度。

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湖南

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落實“乙類乙管”各項措施,全力保健康、防重症。筑牢基層首診防線,加大防疫藥品儲備和生產力度,擴大“防疫健康包”免費發放范圍,加強老年人、兒童等重點人群保護,重點解決好農村地區就醫用藥安全保障問題。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守住政府債務風險底線、不發生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防范房地產引發系統性風險。

打好安全生產翻身仗。在重點行業領域全面推行“雙重預防”機制,深入開展安全潛在風險隱患排查治理。推進自然災害防治九項重點工程,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

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全域推進“網格化+信訪”工作,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記者 孫敏堅 黃晗 整理)

(責編:羅帥、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