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本網專稿

大湖之南|瀏陽河畔看巨變

人民日報記者 吳齊強 孫超 人民網記者 劉賓
2023年01月16日14:22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文明伴水而生,城市因水而興。

在湖南,有一條挂滿音符的河流——瀏陽河。“瀏陽河,彎過了幾道彎,幾十裡水路到湘江……”悠揚婉轉的旋律,掠過千山萬水,傳唱大江南北,在幾代人的心中,蕩起絲絲漣漪。  

它發源自最高海拔超過1600米的湘東第一高峰——大圍山。大溪河與小溪河在瀏陽高坪鎮雙江口交匯形成瀏陽河。之后順著彎曲的河道,從東北流向西南,又折轉向西北,奔騰230多公裡后,在長沙城北一頭扎進湘江懷抱。一句“瀏陽河九十九道灣”,形象地道出了它迂回曲折的特點。

瀏陽河總流域面積4244平方千米,佔湘江流域總面積的4.5%。有著“長沙的母親河”之稱。近年來,長沙大力推進瀏陽河流域綜合治理。2020年,瀏陽河通過全國示范河湖建設驗收。

近日,記者沿著瀏陽河進行了採訪,從一河之畔看三湘發展巨變。

一河兩岸繪美景

生態保護見成效

金洲村沿河安裝的傳統筒車。人民網記者 劉賓攝

河灣是河流獨有的“年輪”。河道轉彎處,水流放緩,泥沙沉積,土壤肥沃,便於耕作,常被人們選為居住地。

長沙縣江背鎮金洲村傍水而建,位於瀏陽河第二個90度大拐彎處。三叉河在此與瀏陽河交匯。

循著沿河步道前行,隻見兩岸民居錯落有致,潺潺流水清澈見底。六個傳統水力筒車間隔擺放,與遠山、河谷、森林“同框”構成了一幅田園風光圖,散發出濃郁的農耕文化氣息。

身居“水窩子”的金洲村,在坐享大自然賦予的世外桃源般秀美景致的同時,也曾一度深受水患之困。“以前每逢汛期,河岸邊坡常常垮塌,導致大水漫灌。”村黨總支書記姜立新介紹,近年來,通過落實河長制,對河岸邊坡統一進行了重砌加固,疏浚河道,治理水污染,取得顯著成效。

“如今‘水患’變‘水利’。村裡舉辦的鄉村旅游文化藝術節,每年能吸引近5萬名游客。”姜立新笑著說,不少村民辦民宿、開農家樂,吃上了“旅游飯”!

九曲瀏陽河穿城而過。鄧霞林攝

瀏陽河的河灣數不清,一座座村庄就倚靠在一道道河灣之畔。瀏陽市達滸鎮中洲島,灣畔的村庄有個美麗的名字——書香村。村中心,一口生態水塘波光粼粼,岸邊翠綠叢生。

“一年前,這裡還是一口廢棄的黑臭水塘。”達滸鎮鎮長李博涵說,之所以形成黑臭水體,除了周邊的生活污水、種植養殖尾水匯入之外,沒有源頭活水也是重要原因。“過去,河流在村庄自然形成河網、水系,相互連通。”書香村黨總支書記盧俊紅說,但由於開塘養魚、溝渠失修等原因,過去的溝渠水系變得淤塞。

人們打通附近的龍潭干渠引來活水,同時安裝筒車提供動力,進一步加速水體流動。在池底,淤積多年的黑泥得到清理,新種植的水生植物進一步淨化水質。以溝渠池塘為線索,書香村通過水系連通工程,串聯起6個美麗屋場,綠色水電站、大溪河防汛通道、龍潭干渠主題碼頭等16個生態水利項目連點成線。

如今,書香村建成了水文化展示館和水文化園,自2021年10月建設“水美湘村”以來,共吸引游客5萬余人次,為集體經濟增收超25萬元。

金洲村、書香村是瀏陽河流域生態嬗變的一個縮影。

2017年4月,瀏陽開始推行河長制,同時設立民間河長,配合相關工作。目前,瀏陽河沿岸已形成了千余名縣、鄉、村三級河長與民間河長相互配合的治理體系。自推行河長制以來,瀏陽河瀏陽段出境斷面Ⅱ類水質達標率由2017年的8%提升至目前的100%。

特色產業為引領

“柏”花齊放促振興

羅漢鬆蒼勁挺拔,枝若龍爪﹔金彈子造型別致,果實挂滿枝頭﹔原生紫薇樹干光滑,樹姿優美……寒冬時節,步入瀏陽市柏加鎮苗木種植基地,濃濃綠意扑入眼帘。

這個位於長沙東部經濟走廊、瀏陽市西南部的鄉鎮,地處長株潭城市群“綠心”核心區,素有“中國花木之鄉”的美稱。

目前,全鎮花卉苗木種植面積3萬余畝,品類1200多種,共有200多個花卉苗木精品園以及花木生產基地,是中南地區最大的花木交易市場。2021年,該鎮花木銷售額逾60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萬元。

每年11月至下年5月是苗木銷售旺季。在柏加鎮渡頭村,湖南匯智生態環境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的一片精品苗木基地裡,工作人員澆水施肥、拉枝定型、防治病虫害,忙個不停。

柏加鎮苗木種植基地裡一片綠意盎然。湖南匯智生態環境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供圖

記者看到,園裡一些大型苗木都挂著一個二維碼“身份証”。隻需拿出手機掃一掃,就能得到這棵樹的品種、型號、栽種時間、生長年限等信息。“這樣既方便工作人員日常管護,也方便顧客現場選購。”該公司行政經理趙志強介紹說。

近年來,柏加鎮積極引進花木新品種,推廣應用先進栽培技術,引導11個精品苗木實現信息、交易並網入“雲”,打造了“湖南花木小鎮”小程序,推動苗木產業的雲端化、數據化,進一步增強產業發展引領力。逐步實現花木培植、園林施工管護、對外銷售“一條龍”,積極探索“花木產業+文化+旅游”新型經營業態。

目前,長株潭三市以長沙縣、瀏陽市、雨花區、株洲石峰區、湘潭岳塘區為核心,花木種植面積超過50多萬畝,形成了一條特色鮮明的“百裡花木走廊”產業帶,為鄉村振興蹚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柏加鎮就位於這條百裡花木走廊的‘龍頭’位置。”鎮裡一位負責人形象地比喻道:“花木種在田裡,每年都在生長、增值,就像建起了一座‘綠色銀行’。”

柏加鎮渡頭村一面意境優美的彩繪牆。人民網記者 劉賓攝

通過實地感受 “花木特色小鎮”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我們得以窺見自古盛產煙花爆竹的瀏陽這些年立足自身優勢,全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所做的努力。

一河詩畫,滿城煙花。在2012年之前,花炮產業是瀏陽當仁不讓的支柱產業。資料顯示,2012年瀏陽花炮產業集群實現銷售總額172.8億元,為全市貢獻了超過20%的納稅額。2016年,這一產業格局被打破。該市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機械制造、健康食品行業共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超過1200億元。電子信息躋身全省信息產業領先地位,生物醫藥佔據全省醫藥產業半壁江山,智能制造成為全省先進制造業重要力量。

2022年上半年,瀏陽加速實施產業鏈推進計劃,10條工業新興及優勢產業鏈完成產值986.7億元,同比增長12.7%。

守正創新謀發展

青春激揚馬欄山

瀏陽河一路歡歌、一路向前,在長沙市開福區馬欄山勾劃出一個醒目的“V”字,形成美麗的第八灣。之后又繼續奔涌著在開福區落刀嘴流入湘江。

大江大河交匯處,文脈與靈氣集聚於此。青春激揚的中國“V”谷,正激蕩起文創產業浪潮。

2017年12月,以數字視頻創意為龍頭的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成立。目前,園區已經匯聚3000多家視頻文創企業,成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級廣播電視產業園區。這幾年,馬欄山這個昔日“長沙最大的城中村”,發生了精彩蝶變。

演示大廳裡,正播放著一部拍攝於六十年代的經典電影《雷鋒》。不同於原版黑白膠片,它的彩色畫面更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2021年,馬欄山啟動紅色文化數字呈現工程。圍繞拍攝時間早、保存難度大、具有重要史料價值的紅色文化影視作品,開展相關作品修復和數字化建設。計劃通過5年時間,完成100部影視作品制作,打造全國最大的4K紅色經典影像修復、存儲、傳播、發行和傳承教育基地。

“文創高地”馬欄山。馬欄山視頻文創園供圖

“這種方式既創新了技術,也創新了作品的呈現形式和呈現手段,不僅可以喚起年長者的深刻記憶,還能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認識和愛上紅色經典。”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我們先來重溫一首氣壯山河的就義詩……”電視屏幕上,《百年成鋼——黨史上的今天》正在推送電台節目。而這個電台,是湖南廣播電視台自主研發的“5G智慧電台”人工智能編播系統。

該系統以5G通信技術為支撐,融合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對傳統廣播技術體系進行智能化、集約化改造,5分鐘即可生成一套24小時安全播出的當地電台節目。通過全國超過300多個合作電台以及“村村響”廣播,把黨的聲音傳播得更遠。

致力於通過科技賦能,講好中國故事,馬欄山堅持守正創新,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2021年,園區實現企業營收近520億元,同比增長24.4%﹔完成企業稅收30.16億元,同比增長20.1%,畝均稅收超過41.3萬元,位居省級園區前列。

北有中關村,南有馬欄山。瀏陽河畔,青春激揚的馬欄山,正拔節生長!

目前,長沙共有以馬欄山視頻文創園為代表的文化產業園區(基地)49家(其中國家級12家)﹔建成了銅官窯古鎮、方特東方神畫、華誼兄弟電影小鎮、湘江歡樂城等一批大型文旅項目。2021年,全市文化產業總產出超2000億元。

瀏陽河環抱馬欄山。馬欄山視頻文創園供圖

溯河而行,我們看到,瀏陽河這發源於巍巍青山的一泓碧水,漾著清波,穿過了成片的森林與田野,流進了村落和城市。它自山石縫隙的狹窄之地啟程,一路奔騰,終匯入廣闊大海。在它的哺育、滋養下,生命得到充盈,荒蕪變繁華。

此次採訪途中,我們所見所聞是生態之變、民生之變、發展之變。在大湖之南這片熱土上,這樣的變化,遠遠不止於這一河之流域。而是時時、處處都在發生著。

敢為人先的三湘兒女正如那浪花翻滾的瀏陽河,在百折不撓的奔流中,獲得不竭力量,並在堅定前行與奮斗中,成為時代之變的書寫者和見証者!

相關報道鏈接:人民日報生態版《瀏陽河 一泓碧水一路美景》

總策劃:吳齊強

本期統籌:彭應兵

文字作者:吳齊強、孫超、劉賓

視頻素材提供:瀏陽市融媒體中心

視頻剪輯:劉賓

出品:人民日報客戶端湖南頻道、人民網湖南頻道

投稿郵箱:rmrbkhdhnpd@163.com

(責編:唐李晗、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