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市州縣域

長沙縣黃興鎮:實干奮進破浪前行書寫黃興“城”長答卷

2023年02月01日15:41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潮涌瀏水,“城”長黃興。駐足橫跨瀏陽河的黃興大橋,放眼望去,“長沙之眼”長沙國際會議會展中心標志性建筑樓群如雄獅蘇醒,美麗鄉村建設如火如荼,新產業快速增長,新業態蓬勃發展。黃興,正奮力跑出新時代發展“加速度”。

回顧往昔,成績斐然。黃興鎮完成財政總收入10億元,同比增長11%﹔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5億元,同比增長20%﹔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13.32億元,同比增長8%……在過去的一年,黃興鎮在安全穩定、經濟發展等大考中,迎難而上,交付了一份亮麗的高質量發展“成績單”。

謀劃未來,藍圖催人奮進。2023年預計實現財政總收入12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0億元,規模工業總產值13億元……

時光是奮斗者的見証人,在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在會展名城名片持續刷新之際,黃興鎮緊緊圍繞“建設國家會展名城、構筑長株融城樞紐、打造長沙開放高地”這一目標,牢記囑托、創新實干、勇攀高峰,在飛速發展的城市化進程中,實現經濟發展穩步增長、城鄉發展齊頭並進、民生福祉持續提升。

強產業興城市 雙輪驅動增速領跑

產因城而聚,城因產而興。

瀏水之濱,一處處塔吊林立的建筑工地,一條條拓寬提質的交通路網,是這座極速發展的城市強有力的脈動。自長沙國際會議會展中心落成並舉辦首展后,博鰲亞洲論壇“經安會”、中非國際經貿博覽會、大國工匠等國際、國內大會(展)在這裡繽紛盛放。

2022年湖南(國際)通用航空產業博覽會,迎來了中國航天、法國空客、加拿大普惠等300多家企業,現場成功簽約項目16個,簽約金額125.52億元﹔首屆大國工匠論壇“匠心逐夢強國有我”成功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56名“大國工匠”參加論壇﹔第二十三屆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吸引4078家企業、16000余種產品參展,現場零售額超5.16億元……

“辦好一個會,搞活一座城。”會展業聚集性強,輻射力廣,不僅本身能夠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還可推動旅游、餐飲、商貿等相關產業形成強大的聚合效應。

長沙施柏閣大觀酒店、運達集團酒店兩家超五星級酒店,引領宜必思、諾富特等諸多品牌連鎖酒店,構建了黃興鎮會議(展)配套服務酒店群落基礎格局。

承接自貿片區社會服務功能,配合推動自貿片區承接全市“113+X”項改革事項,推進20項重點改革事項創新突破,實施率達95%,奠定了改革、創新的發展基調。

梧高鳳至,花香蝶來。自貿會展區獲批兩年以來,先后引進企業超1700家,總投資達120億元,其中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5個,國際交流區蘇州外國語學校長沙校區項目,湖南運達集團集超五星級酒店、國際風情商業街、國際社區於一體的會展灣項目,以及研發總部基地長沙科技產業園等重大項目紛紛落戶,借會展“東風”,產城融合的新型城鎮化航道風平浪穩。

名城托舉,產業攀高。“螞蟻森林企業服務聯盟入駐會展星街,項目啟動便吸納了150多家企業入駐,在后續的發展中更是以月均超16家企業入駐的速度迅速壯大,截至2022年,成功吸引315家企業扎根黃興﹔同時成立中非商會,讓本地企業家在黃興有機會觸擁世界。”黃興商會副會長范四海介紹。

會展名城發展的東風,還帶動了鎮域內產業的整體發展。2022年7月5日,黃興鎮舉行“營商藍海,魅力黃興”營商環境提升年政銀企交流活動。47家企業達成授信5.12億元,達成融資意向2.4億元,為企業發展注入金融活水。

與黃興鎮高速城市化進程同步提升的,還有中南地區最大“菜籃子”長沙海吉星農產品物流園的擴容。2022年9月5日,長沙黃興海吉星國際農產品物流園二期項目開工,該園區總用地面積382畝,計劃投資15億元,預計在2024年年初交付使用。物流園辦公室主任姜思同介紹:“2022年園區產品交易量728萬噸,交易額641億元,業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蔬菜樞紐市場。”

“今年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黃興鎮必定能實現經濟發展上的高位進位。”黃興鎮黨委書記張韌介紹,黃興緊攜自貿會展、融城、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等多區域加持優勢,坐享地理位置和政策支持兩大紅利,鎮域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充分發揮黃興現代服務業基礎好、地理位置佳的先天優勢,結合自貿會展片區政策紅利,做好筑巢引鳳工作,必將吸引一批優質企業入駐、優質項目投資、高層次優秀人才投身黃興建設。

優環境美鄉村 城鄉發展齊頭並進

開窗見綠意,沿途聞花香,這是如今黃興鎮美麗宜居村庄建設的真實寫照。這背后,是近年來長沙縣實現鄉村振興、踐行“兩山理念”的集中思考和實踐。

隨著“廁改”、水電路氣信、物流等生活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城鄉之間的差距肉眼可見地縮減﹔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資源合理布局,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衛生廁所進一步普及,生活垃圾和污水得到有效處理,農村生態環境日趨向好。

黃興鎮有近城優勢,更坐擁豐富的山水河湖資源。在和美鄉村建設方面,黃興鎮始終保持“留住鄉風鄉韻鄉景鄉味,留住青山綠水記住悠悠鄉愁”的設計理念,打造“十裡河岸”“百裡苗木長廊”等一系列和美鄉村典型。

2022年末,在長沙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公布的2022年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鎮(鄉)名單中,長瀏“兩市四鎮”交匯門戶的沿江山村位列其中,此前沿江山村先后獲得湖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湖南省精品鄉村、湖南省鄉村振興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城市發展靠產業,鄉村振興更加離不開產業。”對於素有苗木之鄉美稱的沿江山村而言,村黨總支書記章昂有著清晰的思路。

“推進‘苗木+’產業轉型,大力支持發展精品高端苗木業態,打造花木特色小鎮。利用沿江山村地處瀏陽河畔和近城區的區位優勢,充分挖掘當地苗木花園、江畔村落的生態優勢,融合紫霞寺、紫霞山庄、湖元組‘五龍捧聖’等文化元素,發展一村一特的旅游模式。”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位於鹿芝嶺村的龍喜水鄉,看得見山、望得見水,在這裡慢享時光,將詩意般的生活揉進現實。2022年中秋小長假,龍喜水鄉共計接待游客超1500人,全年總計接待游客達25萬人次,實現了“觀光旅游”到“文旅康養度假”的“二次蝶變”。

黃興鎮人大副主席趙博為介紹,黃興鎮將持續推進瀏陽河文旅產業帶項目建設,按照一村一特、一村一品要求,持續優化龍喜水鄉綜合體、中軸公園和國展中心體育公園等重點產業,打造“一帶一軸一洲一濕地”的綠色產業格局,提速域內“一二三產”的緊密融合,向宜居宜業鄉村建設新樣板、鄉村振興新標杆這一目標大跨步邁進。

2022年,黃興鎮以黨建引領推進和美鄉村建設,通過村級申請、踏勘核查、政府審核、推薦上報等形式,黨員聯戶凝聚村民共識、黨員帶頭籌資籌勞,形成黨建、“村建”相得益彰的良好氛圍,在全鎮范圍內斥資665萬元,成功在仙人市村、鹿芝嶺村、沿江山村建成5個和美鄉村示范點。

微升級暖民心 城鄉融合“破繭”新生

在日新月異的黃興鎮,會展名城金字招牌不斷刷新。

“雙地鐵”、低速磁浮軌道是這個近郊城鎮獨特便捷的出行方式,同香樟東路、勞動東路、黃興大道、黃江大道等多條主干道鏈接城區,立體地構建了“雙地鐵+機場+高鐵+磁浮+高速+城市主干道”的交通體系。

按照世界眼光、國際標准、湖湘特色的建設目標,著力在四精五美上下功夫,成功打造磨盤洲、中軸等5所城市公園﹔建成地下綜合管廊34.82公裡,為全省最長,入選財政部國家PPP示范案例﹔推進中的敢勝垸防洪圈項目全長12.6公裡,防洪能力為百年一遇,濱河風光帶成為瀏陽河文化旅游產業帶重要名片……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

聚焦“學位、床位、車位、廁位、房位”等人民群眾最為關心的問題,黃興鎮以實干書寫為民答卷。

黃興敬老院轉型升級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新增鬆樹中學、鬆樹小學、許家園小學、高塘坪小學、湖師大附小等多所學校,加快建設藍田臨時污水管網建設,新增海吉星停車場、會展片區停車場共計387個停車位,穩步推進拆遷群眾團購房源工作,幫助649戶2547名拆遷群眾完成認購,成功控房580套,有效保障拆遷群眾住房需求。持續加大就業創業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組織“春風送崗”專場招聘會,提供崗位1.2萬個…

一連串的數據,源於這片紅色熱土上有一支想做事、能干事、做好事的“黃興鐵軍”,這群人不忘初心,以“黨建+五零”為工作思路,以網格化為工作抓手,把為人民服務的理念貫徹到基層村(社區)每個“神經末梢”。

長軸社區是個老舊社區,空巢老人、弱勢群體多,周邊環境復雜,治理難度極大。近年來,社區緊盯治理短板,逐步構建了以社區黨總支為核心,多方力量參與的治理格局,開啟了“080001”這一組老舊社區治理的幸福密碼。從“0”開始升級建設、“8000”步每日走訪、“1”名黨員聯五戶,讓老舊社區刷出新顏值與新景象。

把社區空地提質更新成籃球場、門球場,馬路拓寬、牆面美化、兒童之家建設等一系列微改造,處處以聽民聲為本﹔再到管網改造、道路硬化等社區大工程,黨群齊心,聯彈“大事小情”,奏出了老舊社區改頭換面的新序曲。

“080001”是解開老舊小區治理難題的幸福密碼,而“三五”模式則是讓城鄉接合部村(社區)“破繭”新生的“金鑰匙”,即“五化”模式建強支部抓引領,“五會”制度強化參與抓自治,“五零”建設優化治理促和諧。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接合部”交匯對接,人口結構多元、利益關系復雜,給基層治理帶來了不少困難。

比如接駕嶺社區新城景苑小區有820套房源,居民主要由征地拆遷群眾構成,與之類似的還有新都城和光達社區麗景鑫城等小區,對於結合部小區“似農非農、似城非城”的情況,黃興鎮探索實行小區黨支部“三五”工作模式,即小區黨建抓“五化”、小區治理抓“五會”、小區建設抓“五零”,構建以小區黨支部為核心、小區多方力量共同參與、縣鎮部門下沉服務的“一核多元、共建共享”基層治理格局。

從打造基層治理“三五”模式樣板工程到人居環境的微升級,從解鎖老舊社區幸福密碼到全力推動重大項目建設,在實現經濟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黃興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鍛造城市現代化治理水平的新能力,城市發展融入群眾的感情與期待,在城市巨變中,讓人能親手觸摸到溫暖厚實的幸福感。

“志行萬裡者,不中道而輟足。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黃興鎮將以絕不降低標杆、絕不鬆動意志、絕不放緩腳步的信念,以更飽滿的熱情、更昂揚的斗志、更務實的作風,堅決打贏2023年開局戰,持續鞏固提升黃興積極向上的發展態勢,為全縣率先打造‘三個高地’、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先行區貢獻黃興更大力量、彰顯黃興更強擔當。”黃興鎮黨委書記張韌說。(易旭)

(責編:李淑靜、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