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社會

百萬畝洞庭蘆葦何去何從

——來自洞庭湖區蘆葦蕩的調查

2023年03月07日11:17 | 來源:湖南日報
小字號

▲10月31日,東洞庭湖下草咀,以前成片的蘆葦如今退化嚴重,葦株變小變矮,密度變稀。

▲自洞庭湖區造紙產能大規模退出后,原本作為造紙原料的蘆葦幾乎無人問津。

均為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辜鵬博 攝

今年出現歷史罕見干旱,洞庭湖蘆葦瘋長,“南方大草原”視頻一度刷屏。

時至隆冬,東洞庭湖濕地洲灘上,成片蘆葦在風中搖曳。灰白的蘆花、枯黃的葦稈,是蘆葦成熟的模樣。在葦蕩裡防火巡查的葦農唐健犯愁:“再不收割,隻能眼巴巴看著它倒伏腐爛。”

“巴陵三江口,蘆荻齊如麻。”蘆葦是洞庭湖“濕地之寶”。自洞庭湖區造紙產能大規模退出后,原本作為造紙原料的蘆葦一夜之間幾乎無人問津,不僅其經濟價值“大打折扣”,新的隱患也隨之而來。

財富變包袱,蘆葦棄收帶來新問題

洞庭湖區是全國蘆葦主產區之一。數據顯示,至2018年底,洞庭湖區蘆葦面積達133萬余畝,年總產量101萬噸,佔全國總產量的30%以上。

蘆葦莖稈纖維素含量高,是天然造紙材料。蘆葦造紙崛起支柱產業,也為洞庭湖留下污染難題。隨著長江大保護戰略實施,湖南引導洞庭湖區造紙產能大規模退出。2019年,洞庭湖區的岳陽、常德、益陽三市造紙產能幾乎全部退出,湖區蘆葦頓時從“寵兒”淪為“棄兒”,陷入自生自滅狀態。

蘆葦棄收,帶來新問題。

“湖區有句俗語:‘蘆葦屁股痒,不砍都不長’。過去,蘆葦稈比大拇指粗,現在比小拇指還細。”跟隨記者調查的岳陽縣蘆葦產業協會會長許細平扯過一株蘆葦,比劃著說。

通過這幾年的觀察,許細平發現,大量棄收后,水位在27至29米范圍內的蘆葦發生退化,葦株變小變矮,密度變稀﹔水位在29米以上范圍的蘆葦被藤類植物侵佔明顯,造成冬季倒伏,並嚴重影響次年發苗,致使蘆葦大面積消亡。

省林業局委托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開展監測取得的數據,印証了許細平的觀察。與造紙產能退出前相比,近兩年洞庭湖區成熟期蘆葦種群生物量下降了44%,蘆葦群落生長期的最大固碳速率下降了23%。

“蘆葦不能不管,不能不割。”湖南農業大學副教授楊塞說,蘆葦有固碳、減排、淨化水質、調節洪峰、保護生物多樣性等作用,蘆葦棄收可能使濕地生態系統失去平衡。

楊塞與研究團隊成員在益陽漉湖、岳陽北洲等蘆葦場實地踏勘發現,每年春季,沒有收割的蘆葦倒伏在湖中腐爛,對水流動性不大的湖汊產生了污染。

水質有隱憂,防火也存在風險。今年,湖南夏秋連旱,大片成熟干燥的蘆葦極易被引燃,蘆葦場首次被納入全省特級防火單位。位於東洞庭湖的湖南洞庭葦業有限責任公司,每天要安排幾十個人進行葦場防火巡護。

“曾經是財富,現在變包袱。”洞庭葦業公司負責人吳紅兵很無奈。造紙產能退出前,該公司年收割蘆葦17萬噸以上,經營性收入每年超3000萬元,是岳陽縣財政創收大戶。當蘆葦變得“不值錢”,這家國有企業經營收益銳減,生存也成問題。近3年,洞庭葦業共向縣財政借款6189萬元以維持正常運轉。依靠地方托底不是長久之策,吳紅兵心急如焚。

“既然是資源,應該好好利用。”調查中,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張鴻說出了大家的心聲:蘆葦兼具經濟價值與生態價值,蘆葦利用事關生態、民生。

嘗試新辦法,產業轉型升級是難題

南洞庭湖畔的沅江市,擁有蘆葦45萬畝。2018年底,沅江市關停大小造紙企業。當時,400多隻船裝滿蘆葦,停在碼頭半年無人問津。

蘆葦產業何處去?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蘆芽就是蘆葦在春天長出的嫩苗,也被稱為蘆筍,是湖區百姓的傳統美味。

沅江市蘆小妹食品有限公司,依托當地蘆葦資源,發展食品產業。

新鮮蘆筍深加工,制成醬腌菜。“沅江蘆筍,獲得了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証!”蘆小妹公司總經理傅志紅向記者展示“金字招牌”。

除了蘆筍,還有蘆菇。蘆菇是以蘆葦作為基質培育出的食用菌。傅志紅介紹,蘆菇“身價”堪比羊肚菌,鮮菇市場價格每500克賣到100元以上。

緊扣一個“鮮”字,沅江著力扶持“兩蘆(蘆筍、蘆菇)”產業。“腌蘆筍、蘆筍面、干蘆菇、蘆菇醬等10多個系列產品,是市場搶手貨。”沅江市“兩蘆辦”工作人員熊立波介紹。

既然是資源,總要找出路。

2018年以來,岳陽市先后嘗試了生物質乙醇、生物質發電、食用菌培養基等蘆葦綜合利用項目。

2021年冬天,洞庭葦業公司將5萬多噸蘆葦送到湖南津市、湖北宜昌、江西九江等地電廠,用於生物質發電﹔還有1萬噸蘆葦,送到山東作造紙原料。

“收購價格低,運輸距離遠,沒有多少利潤。”洞庭葦業公司負責人吳紅兵算了一筆賬:蘆葦收割、打捆及運出葦洲等,每噸成本約為260元。從鹿角碼頭陸路運至津市發電廠,每噸運費約80元。加上日常管理養護費用,每噸蘆葦投入約350元,而津市發電廠2021年蘆葦到廠收購價每噸僅350元。

今年冬天,來自外地造紙企業、生物質發電廠的訂單又來了,吳紅兵卻不怎麼“來神”。接,不賺錢﹔不接,又不忍心看著蘆葦在洲灘上自生自滅。

岳陽縣發改局局長侯小波這幾年一直跟進當地蘆葦利用項目,他理解吳紅兵的心情。侯小波介紹,目前來看,開發蘆菇、蘆筍等農產品,蘆葦利用量太小,對湖區百萬畝蘆葦蕩來說,可謂“杯水車薪”﹔發展蘆葦制酒精、加工板材等項目,生產成本高,市場不看好,投資者不願來。

“退出落后造紙產能是對的!湖水更清了,風景更美了,大家都看在眼裡。但蘆葦產業轉型升級,依然是一道難題。”侯小波說。

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構建錯位發展產業體系

再難,也要想辦法。

“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是比較理想的出路。”岳陽豐利紙業負責人李愛新坦言,以前紙廠雖然上了環保設施,排入洞庭湖的污水是經過處理的,但對環境多少還是有影響。近年來,企業苦苦探索,找到一條“蘆葦生態造紙”轉型思路。

蘆葦生產漂白紙的過程,有蒸煮、清洗、漂白等工序,產生黑液、廢水等污染物。如果採用生態造紙技術,不生產漂白紙,隻生產本色包裝紙,省去了制漿工藝中的漂白工序,污水直接減量70%﹔剩余污水再通過物化、生化、超濾、膜隔離、蒸發結晶等工藝處理,變成可循環使用的再生水。

在李愛新看來,生態造紙工藝成熟,在江蘇、貴州等地均有企業成功實施的先例。同時,當前包裝用紙需求旺盛,國家禁止廢紙進口,蘆葦造紙的經濟優勢凸顯。他建議,開展生態造紙零排放試點,進一步驗証蘆葦生態造紙的可行性。

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加大,造紙工藝、環保技術明顯改善,國家相關部委已將造紙業剔出高污染、高環境風險行業。與岳陽一江之隔的湖北,監利、石首、公安紛紛引進、新建百萬噸級造紙企業。

中集集團看中東洞庭湖蘆葦資源,擬投資50億元建設新型可再生纖維產業基地,採用新技術,生產高強瓦楞紙,一年可消化蘆葦50萬噸。

聽說遼寧盤錦蘆葦制板工藝獲得國際認証,市場前景大好,岳陽林紙旗下茂源林業實地了解后,與盤錦積葭生態板業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希望復制積葭生態板業模式,為洞庭湖蘆葦探尋新出路。

茂源林業董事長吳登峰直言,按照項目年產能規劃,至少需要20萬至30萬畝蘆葦。目前,原料能否長期供應還不能確定,需要政府統籌蘆葦資源,給企業一顆“定心丸”。

為持續推動洞庭湖生態環境保護,湖南省委、省政府一直關心洞庭湖蘆葦產業發展,省直各相關部門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工作。省長江辦正在研究制定促進洞庭湖蘆葦綜合利用的指導意見。

省洞庭湖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會專家建議,盡快出台頂層設計,構建錯位發展產業體系,重點瞄准環保板材、生態造紙以及生物質發電、蘆菇蘆筍等產業,加大技術創新支持力度,破解蘆葦綜合利用難題。(記者 孟姣燕 曹嫻)

(責編:唐李晗、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