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產經

中交四航局湖南衡陽市中心老城區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項目湘江北路頂管首開段順利貫通

2023年03月28日11:17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中交四航局湖南衡陽市中心老城區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項目現場。單位供圖
中交四航局湖南衡陽市中心老城區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項目現場。單位供圖

近日,隨著頂管機機頭破土而出,中交四航局湖南衡陽市中心老城區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項目湘江北路頂管首開段順利貫通,標志著項目建設取得又一突破性進展。

衡陽市中心老城區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項目設計施工總承包(EPC)是中交四航局牽頭聯合體實施的市政水環境治理項目,建設完成后將實現衡陽市雨污水徹底分流,實現基本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基本無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空白區,對提升和改善衡陽城市水環境、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助力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長遠意義。

衡陽老城區地下管網縱橫交錯,如同大大小小的動脈,復雜程度堪比“迷宮”。衡陽雨污分流項目的施工范圍覆蓋4個老城區,承擔新建雨水管194公裡、污水管53公裡的任務,想要順利穿越“地下迷宮”,搭建城市“動脈”絕非易事。

地下管網“診斷”就先給項目來了一個“下馬威”。在前期對現狀管道的埋深、管徑等進行測量時,項目起初採用豎向管道測量法,即利用塔尺伸至管底、管頂,做兩次測量差值,得出管道內徑值。然而,由於老城區地下管道為雨污合流制,積淤管道多,井內光線昏暗,檢測結果時常出現誤差。“如果全都採用作業人員下井測量,不僅耗費時間長,難以保証進度,還存在較大的安全風險。”項目負責人袁就生皺著眉頭說道。

傍晚時分,項目青年創新工作室抓住這一問題,展開頭腦風暴。“如果有一種裝置伸入管道內,通過伸展對管道直徑進行水平測量就好了!”“這不就利用直徑是圓的最長弦的原理麼?”一番熱烈的討論后,成員們的思路逐漸明晰,決定結合現場管道特點自主研發一套新型測量裝置。經過近2個月的摸索,10余次的修改,團隊成員動手組裝了設備模型,搭載可伸縮杆、電動推杆、紅外測量儀、測量裝置、數顯模塊等部件。在眾人的期待中,新型測量儀迎來了第一次大考。隻見可伸縮杆緩緩伸入管道井內,液壓裝置啟動后,兩個推力杆向外伸出,帶動定位輪貼管道內壁滾動,到達直徑位置時,感應片壓力達最大值,此時,啟動激光測量裝置進行測量,測量數據實時傳輸至數顯模塊。經過反復實驗,測量值與管道內徑實際偏差在1厘米以內,滿足設計需要,測量難題迎刃而解。

然而,地下管線保護問題接踵而至。摸清地下脈絡,是進行頂管施工的先決條件。頂管施工是一種在不開挖或者少開挖路面的情況下,埋設管道的施工技術,如同在地下搭建“大動脈”。項目頂管施工距離總長達21公裡,部分路段管徑達3米。該項目是迄今為止衡陽最大管徑的頂管工程之一。一旦出現不明管線或頂管頂進方向偏離的現象,不僅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還極易引發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設想。

為保障“大動脈”安全、通暢,項目對沿線管線進行詳細排查,組織地勘隊伍進行鑽探,對照現場與圖紙資料互相校核驗証。勘查過程中,幾條產權單位不明的管線成了“黑戶”,無管線單位認領,一時間進度停滯不前,陷入瓶頸。“這些管線表面看起來比其他管線更新,是不是后期臨時增設的呢?”袁就生經過多番觀察,提出了疑問。項目團隊沿著管線的走向對周邊的居民走訪后得知,由於該路段地勢低,易發生內澇,於是增加了一段臨時管道,接通到雨水管網,緩解排水壓力。摸排清楚情況后,項目團隊對電力管線、通信管線、燃氣管線、國防電纜等一一進行了轉移和保護。頂管機得以全速前進,最終成功闖關破土。

目前,項目已成功穿越數十道“地下迷宮”,完成管網建設約51公裡。(肖明葵 李林 高鬆 劉義陽 李文章 陳婷)

(責編:唐李晗、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