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江永:做活“三篇文章”让贫困群众钱包鼓起来

2020年08月04日15:17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人民网长沙8月4日电 “去年我种植的沃柑开始试果,有5万元的收入,今年我又扩种了2亩。”8月4日,江永县千家峒瑶族乡瓦扎湾村贫困户谭芳武开心地说。前几年,谭芳武回村创业,流转13亩土地产生了效益,腰包鼓起来了。据村支书兰新德介绍,2017年以来,瓦扎湾村按照“三个一千亩”的目标,推行高效种植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全村共种植夏橙、沃柑、香橙等优质果树2800余亩,如今的瓦扎湾村不仅实现了整村脱贫,还变成了“业兴、家富、人和”的美丽瑶寨。

近年来,江永县在产业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等方面上大做文章,激活扶贫“一池春水”,让贫困群众过上幸福生活。通过培植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产业发展基地,培植一批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培植一批叫得响、卖得好的扶贫产品品牌,培植一批有思想、有技术的新型农民等“四个一批”,做好“产业扶贫”文章,已建成4个1000亩标准化香姜生产基地,新拓展种植面积1万余亩,产值达1.4亿元。

据了解,全县17个重点扶贫产业园区已发放产业扶持资金370万元,已发放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及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的产业奖补资金1854.61万元,贫困户通过小额信贷自主发展产业财政贴息资金747万元。

该县通过精准对接“大市场”,推进“万家门店帮万户”行动,在“消费扶贫”上做好文章,促进贫困群众增收。实施“543”工程,构筑“优质产品、产业基础、质量溯源、仓储物流、终端服务”等五大体系,夯实消费扶贫基础;组建“村级信息员、专业销售员、网络宣传员、产品开发员”等四支队伍,畅通消费扶贫渠道;瞄准“大市场、大公司、大客户”三大主体,实现消费扶贫作为。全县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4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在贫困村覆盖率达85.6%,参与的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同时,该县做好“就业扶贫”文章,为贫困群众“就好业”。通过劳动输出、扶贫车间、就业扶贫特色岗、促进返乡创业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扩大就业,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脱贫。将扶贫车间建到田间地头,发展农产品加工车间8个,创造400多个就业岗位,并有效带动农产品销售。统筹林业、就业等部门资金,提供综合开发保洁、治安协管、孤寡老人看护等就业扶贫特色岗位186个和农村环境整治特色岗位145个。

针对沿海地区和园区企业的用工需求,该县采取灵活多样方式培训,及时组织师资力量,开展贫困家庭“两后生”技能培训110人。另外,还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在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方面精准发力,因地制宜,整合资源,落实落地各项惠民政策,实现义务教育建档立卡等四类贫困学生无一人因贫辍学,确保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精准无遗漏,不断满足江永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截至目前,江永县贫困人口医疗保险参保率100%,档立卡贫困人口“一站式”结算支付21156人次。通过引进企业、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参与电商等方式,该县增加搬迁群众的租金收入、薪金收入、股金收入和销售收入,确保扶贫搬迁对象能“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实现“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陈健林 曹国军)

(责编:李淑静、唐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