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城,掀起神秘盖头

2021年01月10日10:39  来源:长沙晚报
 

  罗子国城遗址小洲罗考古发掘点。  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罗子国城遗址小洲罗考古发掘点。均为记者 邹麟 摄

  罗子国城遗址小洲罗考古发掘出的出土文物。

  罗子国城遗址小洲罗考古发掘出的出土文物。

  9日,由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屈原管理区共同组织的罗城遗址考古发掘专家现场会在岳阳市屈原管理区河市镇古罗城村召开,文物考古工作者通过近年来对罗城遗址的考古发掘以坚实的文物标本刷新了以往对罗城遗址的推断。

  大约在2600年前,在湘江下游、汨罗江边新出现一大片从湖北枝城迁徙而来的罗姓移民聚落。他们善于在洞庭湖畔织网捕鸟,同时也在汨罗江边制作大量陶器。这群与楚同姓的罗氏族群于2300年前在聚落之地上筑起城池,称罗城(即今罗子国考古遗址)。这座罗城历秦汉入南朝,一直延续到隋朝,巍然屹立,成为著名的楚南重镇。这里也是3600万罗氏族人的发源之地,他们开枝散叶,遍布中华,罗城一直都是罗氏人群的梦里故乡。罗城遗址是长江流域、湖南境内华夏先民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这里与屈原存在的关系也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春秋中期罗国移民安置地在湘北

  罗城遗址位于岳阳市屈原管理区河市镇古罗城村。遗址主要由城址区及外围的聚落组成。城址区现大体可见长方形的城垣,东西长约620米、南北宽约320 米,面积约为20 万平方米。城垣的东、北、西三面挖有壕沟,南面为李家河。从以往调查情况看,在罗城城垣的外围,还分布有小洲罗、小洲熊、鸡公滩、马头曹等东周时期的遗址,从而构成了一处面积近百万平方米的大型聚落。

  2020年,因罗子国城遗址保护利用设施项目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罗城遗址外的小洲罗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新发现的这些文物标本充分说明这一层的罗城遗址居民并非湘北原住民, 而应当是一批来自江汉平原西部地区楚文化系统的移民。

  项目负责人、省考古所盛伟告诉记者:“以上这些发现表明文献记载的楚人迁罗事件并非空穴来风,罗城遗址应当就是楚国安置罗国移民之地。”盛伟说,这也是目前国内仅见的能够实证罗国史迹的遗址。遗址出土的大量春秋中期的遗存,属于湖南地区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一批典型楚文化遗存,是楚文化大规模进入湖南的最早一处地点,可以说是湖南被正式纳入中原王朝治理体系的起点所在。

  在本次罗城考古发掘未进行之前,长期以来关于楚人南渐进入湘北的具体时间一直没有更明确的考古证据,本次罗城遗址的考古发掘以明确的文物标本表明在春秋中期,楚文化的势力通过罗子国移民已经深入湘北洞庭湖畔。近期在长沙梅溪湖考古工地也发现了一个疑似为春秋时期楚人建立的戍城。与本次罗城遗址的考古发现印证,可推断,楚国南渐进入长沙是通过湘西和湘北两条路线分头进行。

  筑城于战国的罗县是楚国南方重镇

  省考古所所长郭伟民告诉记者:“战国时期,楚人加大了对南方的开发力度。”从包山楚简记载有罗县来看,楚国设置罗县的时间至少在公元前316 年之前,也就是说罗城遗址从最初的罗氏居民聚落到在战国时期开始修筑罗城,可具体落实到距今2336年前就已在湘北洞庭湖畔筑起了罗城。

  屈原管理区相关文史专家称,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应当就是在罗县度过的。在汨罗山墓地发现了许多至今保存高大封土的高等级墓葬,当地民间称为 “屈原十二疑冢”,经过考古工作者勘探证实这里应是一批战国时期高等级的楚国大墓。考虑到当时郢都已被秦人占领的情况,不能排除其中存在屈原墓的可能性。在专家会上,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副教授田成方提出了 一个鲜明的观点:著名爱国诗人屈原不止与端午节投汨罗江有关,屈原之所以来到汨罗也因他与罗子国有密切关系。在《左传》中记载楚国屈瑕伐罗。在包山楚简与清华楚简中也记载大莫敖屈阳,有一种观点认为屈原的父亲就是屈阳。更主要的是,在屈原同时代的罗城连嚣(与县君地位相当的官)也姓屈,这个人应当是屈原的叔父。

  结合文献记载来看,《水经注·湘水》《汉书·地理志》《通典》等均明确记载秦汉时期的罗县城在汨水以西。《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十·湖广六》更指出:“罗县……秦置县。汉、晋皆属长沙郡,宋、齐因之,梁置罗州,陈罢为罗郡, 属南荆州,郡寻罢。隋初,属玉州,寻属岳州。大业中,属巴陵郡。 唐武德六年,废入湘阴县,亦谓之罗川。”从时代与地望看,罗城遗址与文献记载的秦汉以来的罗县高度吻合,因此战国罗城遗址同时也应当是秦汉至六朝时期的罗县。(记者 任波)

(责编:唐李晗、彭应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