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子书院讲坛:全球化视野下的非遗文化比较研究

2021年03月15日20:54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人民网长沙3月15日电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历经千年的演变,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在全球化的视野下,通过现代设计,促进中国非遗文化的当代化、国际化,激活其生命力,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通、国内与国际的接轨?长沙窑古陶瓷设计的全球化与跨文化等案列,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智慧启迪与思想碰撞?

近日,屈子书院讲坛第十五期在湖南汨罗屈子书院举行。本次讲座特邀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主席何人可主讲“全球化视野下的非遗文化比较研究”,汨罗屈子书院执行院长、长沙理工大学教授王琦担任本次讲坛嘉宾主持。

何人可从“全球化”与“比较研究”两个关键词入手,结合中、韩两国书院申遗和长沙窑跨文化设计的研究成果,阐述了中国文创设计应该如何走向全球化,为当代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视野,也给现场300多名观众与线上43.8万网友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何人可认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应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中华文明是全球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屈子作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最大IP,也应该和全世界人民共享。立足现实,放眼世界,通过数字时代的网络技术、设计创新来传播中华文化、传播屈子精神,是每个中国设计师应该有的情怀。

从韩国书院申遗的案列,可以发现,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保留了古建筑的本真性和文化传承性。并且从文明互鉴的角度来看,这是中国文明得到其他国家的接受并发扬光大的例子。文化要走出去,必须以开放包容的精神学习、理解、融入其它国家的文化,成为别人文化与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才是中国走向世界、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

何人可指出长沙窑在中世纪时便形成了高度的全球化规模。如今,在纽约大都汇艺术博物馆,伊朗的内沙布尔等地都发现了大量的长沙窑陶器,而中国陶瓷的文字装饰也来源于长沙窑的重要输出地——波斯。在一千多年前,古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把湖湘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同时也通过这条渠道把域外的文化带到了中国,对中国陶瓷的设计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海上丝绸之路既是贸易之路,更是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文化传播之路。

根据海内外研究,长沙窑取得成功的关键是根据海外市场的需求、基于地域文化而开展的设计创新。工匠们为占有国外市场,学习了大量的异域文化。现存长沙窑的许多造型都可从古波斯找到原型。今天大家称之为中国文化的很多东西,尤其是一些最典型的中国文化符号,其实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果。

在现场,何人可分享了他重走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的故事。在烈日炎炎的高温下之下,在他们走过的十几个城市中都发现了中国长沙窑的踪迹。通过考察、研究,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他们设计了长沙窑海上丝绸之路交互地图,并对考古场景进行了数字化复原。

最后,何人可以南非开普敦世界设计之都为例,介绍了当代文创产品应如何走向全球化。他指出中国非遗文化在进行传承与开发的过程中,要运用当代技术和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出来,并适应当代人的生活需求。比如,陶瓷3D打印技术的运用和侗族织锦纹样立体化的结合,用侗锦图案设计奔驰高端商务礼品、中国工艺和埃及工艺品的研究等,均给当代文创设计与发展提供了很多新的启示。(尹嘉悦 ) 

(责编:唐李晗、罗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