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株洲:守护碧水清流 蕴出生态新貌

2021年06月08日20:19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人民网长沙6月8日电 艳阳高照,建宁港湖南工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园段,河边绿荫下摆摊的刘大爷,忙着张罗生意。“以前,这里黑水流,臭味大,现在水净了,扑面而来的是清新的空气。”他笑着说。

建宁港是株洲425条河流之一,也是河湖治理蝶变的写照。如今,株洲市每条河流、每个水库都有河长来管,迎来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河湖风情,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实干治水 各级河长守水尽责

眼里有河、心里有河,这样的河长用心;臭水不臭,黑水变清,这样的河长实干。让河长制开花结果,让河湖成为百姓的幸福地,株洲市各级河长守水担责、守水尽责。

株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督阵,高位推动,压实责任。“株洲5公里及以上河流多达314条,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全覆盖,全市行政河长有2618名。”株洲市两型服务中心主任、市河长办常务副主任刘湘元介绍。

5月23日,芦淞区白关镇党委书记、第一总河长黄强沿着三八水库巡逻。巡河本上,记载了他5月份有4次巡河,带着问题巡河,发现的问题按照“一单四制”整治到位,全镇7条河流34.8公里的河道水清岸美。黄强也因此被评为“全国优秀河长”。

河湖治理与保护,关键在河长。河长干什么?怎么干?市级河长每年巡河不少于2次,县级河长季巡、乡级河长月巡、村级河长旬巡,各级河长履职实行“四字诀”“三步法”,确保河长巡河履职不走样,河长更换不断档。

去年以来,株洲市各级河长巡河达13万人次,交办解决问题1800多个。同时,建立了“4+1”督查考核机制,考核结果及时在媒体公布,对排名靠后、工作推进不力的单位负责人约谈22人次,进一步压实了河长的责任。

创新管水 新机制引领智慧监管护航

天元大桥与建宁大桥间,湘江“4+1”轮值执法船在水上巡逻,昔日散布的渔网浮瓶难觅踪影。

“4+1”轮值巡查机制是株洲市在全省首创,由水务、海事、环保、渔政4个部门按月轮流牵头,联合公安等其他部门开展联合巡查执法,改变了过去九龙管水、条块分割、执法力量的单一局面,现已推广至各县市,实现常态执法。

株洲市在全省率先实施河长制工作,在全省率先进行“四办合一”体制机制改革、率先全面建立检察联络室……去年以来,大力开展“河长制工作创新年”活动,河湖监管水平大大提升。

6月5日,湘江芦淞段,透过高清摄像头,无人机将拍摄到的清晰画面传送至路面,芦淞区水利局的负责人和专家共同讨论,对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利用无人机巡河,可实时查看、传输河道保洁、河流水质、排污口以及防汛等情况,巡查不再有盲区留死角,同时可通过影像对比,结合同期水质监测数据,精准掌握区域水质动态。”芦淞区水利局党组书记、区河长办副主任黄永立介绍。

不分昼夜,石峰区的可视化智慧河湖监控系统24小时运行。“我们依托网格化信息平台,以河湖治理为导向,由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统一整理相关问题。所有工作的流程都在网上留痕,整改一个便销号一个;未能按时整改的,数据将成为抹不掉的证据,直接影响到年终考核。”石峰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区河长办常务副主任李阳说。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株洲建立“数字化+网格化”监管机制,建成智慧河湖系统(一期),把全市26条重点河流划分620个网格单元,配备3000多名网格员,实现全方位不间断巡查,极大提高了工作效能。

开门护水 发动全民守护幸福河

62岁的张纪湘是一名河湖卫士,巡河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她把发现的问题拍照取证,第一时间传给相关部门,直到问题解决才罢休。

“发现的问题整改了,自己的付出也值得了。”张纪湘感叹,她从小在株洲长大,对湘江有一种特别的情感,既忘不了也放不下,她还会继续坚持下去,守护好这条美丽的母亲河。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引活水,在于让群众参与进来,群策群力,真正落实河长制的源头治理。

全民动员,掀起全民治水热潮。

成立民间河长协会。“1+15”志愿者队伍、5000名民间河长,日夜紧盯着400余条河道,成为行政河长最得力的助手和守护河湖健康的另一双“眼睛”。“引导更多群众加入到民间河长的队伍中来,实现了治水工作的多元性、互动性、广泛性,为全民治水打下坚实的基础。”株洲市河长办副主任黄萍表示。

开展“五进”行动。河长制宣传进乡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营造治水氛围,群众的治水理念由“要我护”转变为“我要护”,从旁观者变成了环境污染治理的参与者和监督者,治水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此基础上,株洲市又探索“企业河长”“校园河长”治水模式,进一步强化了主体的责任。

“比如,‘企业河长’治水模式是充分发挥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促使企业投入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参与河道清理、违规排放巡查、环护知识宣传等公益活动,共同建设美丽生态株洲。”黄萍说。(俞强年 漆小丽 喻驰)

(责编:唐李晗、彭应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