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大地又添“綠” 工業制造譜新篇

李芳森 實習生 劉清心

2020年09月24日08:33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山水如畫綠生金,生態制造促發展。

2019年,湖南省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29%,位居全國第五﹔

2019年,湖南省提前超額完成工信部下達的單位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十三五”期間累計下降18%目標任務。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十三五”以來,湖南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大力推行綠色制造,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專項行動、開展兩型工業企業認証、狠抓工業企業節能改造,工業經濟邁出高質量發展步伐。

進園區,訪企業,在2020湖南國際綠色發展博覽會開幕之際,本網走進湖南的新型工業轉型之路,看湖南在高質量發展引領下,在綠色制造體系逐步形成過程中,如何交出一張靚麗的綠色工業制造答卷。

寧鄉經開區管委會。受訪者供圖

集聚

推動工業綠色制造升級

齊整的樹木與生產設備相依,寬闊草坪填滿每一處空地,綠樹成蔭,四處可見花朵點綴,走進寧鄉經開區,猶如走進一座公園。

作為“森林裡的工業形新城、創業者的幸福家園”,寧鄉經開區打造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智能裝備制造業為主導、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綠色產業體系,楚天科技、加加食品、格力電器、恆佳新材料等10個企業獲得了國家級和省級的綠色工廠,綠色產業已經成為園區發展的生力軍。

“近年來,寧鄉經開區創新管理發展模式,積極發展循環經濟,變傳統單向線性生產模式為縱向閉合循環生產模式。”寧鄉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黃瑤說道。寧鄉經開區引導企業開展清潔生產,構建企業小循環,實現單個企業內部原料和能源循環利用,近三年自願開展清潔生產的企業達70家以上。

在招商引資時,園區注重上下游產業鏈的共生互補,探索園區內企業間循環產業鏈,“變廢為寶”,煤渣搖身一變成為建材廠生產的牆體材料磚,食品企業的啤酒酒糟轉而成為飼料廠的原料。並且,園區以延伸產品全壽命周期為重點,大力發展再制造,形成以舊件逆向回收、拆解清洗、鑒定檢測、再制造加工、表面處理、交易外售為一體的社會化產業鏈。

園區還注重智能化、網絡化改造,通過創建全省首家能源在線監控中心,對公共設施、企業能源消耗、環保達標排放等進行採集、統計、分析,提供能耗計劃、能耗核算及定額管理,較好實現了能源消耗、達標排放的監控、診斷和預測,預計每年可為企業節約10%以上的能源消耗,為園區整體節能15%。

此外,園區還實行熱電聯產,變分散供熱為集中供熱,每年節約標煤9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氮化物等氣體排放約20多萬噸。

綠色園區,是突出綠色理念和要求的生產企業和基礎設施集聚的平台,側重於園區內工廠之間的統籌管理和協同鏈接。推動園區綠色化,要在園區規劃、空間布局、產業鏈設計、能源利用、資源利用、基礎設施、生態環境、運行管理等方面貫徹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理念,從而實現具備布局集聚化、結構綠色化、鏈接生態化等特色的綠色園區。

綠色園區並非是寧鄉經開區的專屬美譽,在湖南,一共有7家。

這得益於湖南省印發的《湖南省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湘經信節能〔2017〕15號),以促進全產業鏈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為目標,以創建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為抓手,通過推進省級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制定地方節能與綠色制造標准,強化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等措施,加強政府引導,加大政策支持,推動建設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

“十三五”期間,湖南獲批75家國家綠色工廠、7家國家綠色園區、40個國家綠色設計產品、6家國家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認定137家企業省級綠色工廠、9家綠色園區,認証104家兩型工業企業。

鐵建重工。劉清心 攝

集成

打造綠色制造系統項目

從單一追求增速,到追求綠色化發展,引進信息化平台,廣泛推廣工業機器人,發展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車間、綠色工藝﹔從產品功能單一,到追求智能化、節能化、多功能化,推出多模式掘進機、再制造掘進機、高端綠色農機、綠色建材,大力發展自動化控制、大數據平台﹔從掘進機業務以新機出售為主,轉為以售轉租,再制造盾構機銷售台套數佔比從不到1%提升到30.24%……

從2016至今,鐵建重工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在綠色制造、環保生產之路上愈走愈遠。

技術復雜、造價高昂的盾構機整機產品壽命一般為10公裡,在一項工程項目中卻可能隻需工作5、6公裡便完成任務,入廠閑置。而截至2019年底,在我國市場3000余台盾構機中,約有30%盾構機產品即將進入大修及報廢階段,或需要改造提升性能應用於新的項目工程。中國鐵建通過盾構機綠色再制造來盤活社會存量、充分利用資源。

截至2020年6月,鐵建重工已完成再制造盾構機超170台,驗收一次通過率達98%,共計完成掘進裡程超180km,累計實現再制造新簽合同額超7億元,年產業規模達5億元以上。

“我們通過回收盾構機設備,進行綠色再制造,可以達到或不低於新機的標准和性能。”據中國鐵建重工集團工藝研究設計院副院長徐山介紹,購買一台盾構機需要上千萬,而進行再制造則隻需幾百萬,可以節約70%以上的成本。

再制造集成項目的綠色環保更體現在綠色清洗、環保涂裝等關鍵工藝技術上。相較於用有機物溶解油污的傳統方法,中國鐵建應用的激光清洗、機器人智能噴砂、飽和蒸汽清洗、干冰清洗等清洗技術,更為高效綠色。水性涂料VOC含量低、無異味、不燃燒、不含重金屬,用於盾構涂裝作業能夠改善周邊作業環境,令有害物質含量、污染物排放等均優於國標要求。

加快推進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建設,促進制造業綠色升級。湖南以實施綠色項目建設為引領,培育制造業新優勢,加快實現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突破,形成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2016-2018年,鐵建重工等18個項目獲得國家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支持﹔

2019年,湖南省長沙礦冶院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中標國家綠色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項目,中標數量居全國第五,中部第二﹔

2020年,工信部開展綠色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招標,我省共推薦了23家企業,有4家企業中標,中標企業數量全國第6位,其中,力合科技(湖南)有限公司以第一候選人中標綠色關鍵工藝系統集成應用——環境監測儀器。

“十三五”期間,湖南共獲批22個國家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11家企業中標國家綠色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鐵建重工、中聯環境、邦普循環、航天凱天環保等這些行業領軍企業,成為綠色制造領頭雁。

遠大科技集團。劉清心 攝

整合

推動環境友好社會建設

“19天建造57層”,遠大科技集團因遠大小天城這座可持續建筑而轟動一時。作為建筑工業化和綠色建筑的典型項目,遠大小天城採用了遠大第三代鋼結構技術,外層採用200mm岩棉厚度保溫、四層玻璃窗、窗外遮陽系統、空氣熱回收系統,電梯採用自動發電反饋裝置、自動照明裝置,遠遠優於綠色產線標准的節能建筑,可做到9度抗震不倒、5倍節能和100倍空氣淨化。

而像這樣的裝配式可持續建筑,遠大目前已向湖南省內外售出了20余棟。遠大科技採用工業流程進行建筑部品研發、流水線生產、集裝箱式運輸和標准化安裝,可實現100%工廠化,達到更高的品質效率、更低的運營成本。

作為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遠大建立了綠色工廠管理體系,堅持原料綠色化、生產工藝綠色化和全生命周期的綠色化。公司採購原料制定了嚴格的限定門檻,不斷探索採用更符合節能環保要求的綠色材料﹔堅持從源頭削減污染,不用污染工藝,避免污染源的產生,廢棄物全部回收﹔建立遠大綠色互聯網信息平台,通過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建立信息共享的合作與交流機制,收集綠色設計、綠色採購、綠色生產、綠色回收等過程的數據,實現全生命周期評價、綠色供應商管理、信息披露等功能。

節能減排環境友好社會的建設,湖南的秘訣,在於加大有色、鋼鐵、建材、造紙等行業的節能監察,促進噸鋼綜合能耗等主要工業能耗指標大幅度下降。深入推行自願性清潔生產,從源頭上削減工業污染物排放。累計組織了1048家企業通過自願性清潔生產審核驗收,重金屬廢水生物制劑深度處理與回用技術等一些清潔生產的技術得到工信部肯定。

在這套組合拳之下,湖南節能減排工作,成果豐碩。

“十三五”期間,湖南省單位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超過5%,累計下降20%以上,提前一年超額完成國家下達湖南的工業節能目標任務,累計節約標煤10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500萬噸,直接節約能源成本約150億元,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雙贏。 

(責編:唐李晗、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