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天心,全民共筑大美南城

2021年04月07日10:35  來源:長沙晚報
 

  “愛心天心”志願服務活動現場。莫坤 供圖

“愛心天心”志願服務活動現場。莫坤 供圖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僅在於宜人的居住環境,還在於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精神和氣質。長沙市天心區通過廣泛發動愛心力量,關愛幫扶困難群眾和弱勢群體,涌現出一大批暖心故事和典型事例,“愛心天心”理念深入人心、全民幫扶蔚然成風,一顆顆愛心點亮了大愛南城。

在這裡,志願者、企業、社工和網格員走訪入戶,成為“愛心天心”幫扶工程的一分子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天心人的選擇,樂善好施、助人為樂的傳統在天心煥發出蓬勃生機和活力。

在這裡,“源圈·愛心零距離”“金福”“裕見愛”等愛心幫扶品牌百花齊放,各街道社區主動擔當、積極作為,不斷匯聚的愛心在天心各個角落涌現,為天心“刷”上最溫暖、最亮麗的底色。

在這裡,重病低保戶、困難殘疾人、獨居老人、困境兒童、特扶家庭等感受到了別樣的溫情和關愛。區委區政府將“愛心天心”幫扶工程列為全區中心工作,連續兩年納入全區“十大民生實事”重點推進,並寫進天心區“十四五”規劃長期深入實施。

從2020年全面啟動實施“愛心天心”幫扶工程至今,天心區共摸排走訪16127戶,實施幫扶5810戶,籌集發放幫扶資金5169萬元,落實結對幫扶1014戶,構建了“政府引導、社會參與、人人可為、群眾受益”的幫扶工作格局。4月8日,“愛心天心”幫扶工程先進典型表彰大會將評選表彰一批愛心單位、愛心人士和愛心項目。

A 多點開花全民聯動 形成鏈接全社會的幫扶體系

天心區木蓮西路一家叫“陳記粉面館”的小餐館,貼著這樣一張字條:“人在外遇到困難是難免的。隻要你小聲告訴我們要餐就行了,找地方坐,吃完走人。” 店老板曾育群表示,此舉只是想盡自己所能幫助一些暫時困難的人。

在天心應幫盡幫、應扶盡扶的道路上,沒有局外人,沒有旁觀者。自“愛心天心”幫扶工程開展以來,社會各界全面參與,用心用情真幫實扶,打造了多點開花、多元化幫扶的幫扶體系。

“我14歲從河南流浪到長沙,什麼苦頭都吃過,但每次遇到困境,總有熱心溫暖的長沙人伸出關愛的手溫暖我、幫助我。”在天心區生活了30多年的楊士泉感念於當初天心區好人對他的幫助,於2005年創辦了暮雲小蜜蜂志願者協會。16年來,他帶著1700多名志願者長期幫扶弱勢群體、困難群眾,個人捐款累計500余萬元,2016年獲評“中國好人”。

除了楊士泉,還有80歲高齡的老黨員黃岳臨夫婦,在赤嶺路社區為空巢老人開設 “暖心廚房”,積極參與社區的“愛心鄰居”活動﹔還有天劍社區“五老”志願者吳金明,堅持每天通過上門或電話的方式了解社區老人的身體情況和生活需求,組織志願者上門幫鄰居唐爺爺打掃衛生、清理牆面……這群可愛的人,用愛心溫暖著天心。

社會組織和企業同樣是天心幫扶的“主力軍”。天心區水滴志願者協會募集幫扶物資、資金20余萬元,結對幫扶困難對象15戶、孤殘兒童29人、困難學生15人﹔天心區麥種公益服務中心開設心理輔導班,做好臨終關懷服務,接待咨詢2000余人次,捐款40萬元﹔湖南興威建設開發集團2020年先后捐贈愛心款項160萬元,連續3年慰問先鋒街道新路村60歲以上老人,每年捐贈慰問金28萬元﹔湖南日興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向結對幫扶貧困點通道縣捐助10萬元,向桂花坪慈善分會捐助90萬元﹔長沙普瑞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連續兩年在天心區各社區開展義診活動153次……

水到渠成,風行草偃。大愛南城就是這樣筑成的。從普通市民到黨員干部,從社會組織到愛心企業,全民聯動的幫扶格局,構成了“愛心天心”幫扶工程一道最亮麗的風景線。

B 網格連心鄰裡互助 構建共建共享的幫扶格局

57 家愛心單位,8個高校志願服務團隊,9個社區志願服務團隊,近300名志願者,深入走訪1134位高齡老人、62位困境人士、11位低收入住房困難戶、69位計生特扶對象、106位殘聯人士……這一連串的數字,構成了當前文源街道“源圈”愛心幫扶熱火朝天的場景。天心區連續兩年將特殊困難群體幫扶納入全區十大民生實事項目,發動社會力量結對幫扶困難群眾,打造了“源圈”“金福”“裕見愛”“新連心”“暖南” “愛心桂花·微公益”“愛心天心、黑石聚力”“愛心趕集”等特色幫扶項目和品牌。

“百金買屋,千金買鄰,好鄰居金不換。”網格幫扶,鄰裡互相守護。天心努力構建共建共享的近鄰幫扶格局,有效匯聚了“大家庭”的磅礡力量,幫扶更加精准、有效。

“你好,我是村裡的網格員,想問一下你工作情況怎樣?”南托街道牛角塘村網格員尹艷拿起手機,對村上的脫貧戶譚壽庚一家進行電話回訪。牛角塘村有72戶脫貧戶,243人均已脫貧。村裡的網格員積極發揮“房前屋后、鄉裡鄉親”地緣近、彼此熟悉的優勢,定期到脫貧戶家中走訪。

金盆嶺街道打造“金福工程”,給每一位獨居老人配對了一位“近親”和若干“監護”,現已初步形成一名困難幫扶對象有五人幫扶,即一名街道幫扶干部+一名社區幫扶干部+一名志願者聯絡員+一名愛心鄰居+一名社會愛心人士。

志願者的無私付出、網格員的零距離關愛、愛心鄰居的每日陪伴讓獨居的老人“空巢不空心”,也讓社區這個大“家庭”升了溫、有了愛、暖了心。目前,天心區形成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村)、難事不出區街”的良好局面。近年來,天心區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強化網格化管理和服務,整合區直相關部門和街道的綜合管理力量,積極發展社會力量,下沉並參與到網格化管理中,解決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大力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C 政府引導全民參與 大美南城愛心澎湃

“四面雲山皆入眼,萬家煙火總關心。”由大學生群體組成的幫扶團隊也活躍在天心的大街小巷。

伶伶父母是環衛工人,同時收點廢品補貼家用。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的志願者們剛接觸伶伶的時候,小女孩內向得很。志願者時常上門,為她提供親情陪伴、心理疏導、學業幫扶等志願服務,在不間斷的熱心關懷下,伶伶開朗了很多,會主動露出甜甜的笑容。目前,伶伶已被提前納入“源課堂”重點幫扶對象。

兩年多來,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湖南開放大學、中南大學鐵道學院等高校和文源街道黨工委展開了校地合作,優勢互補、互利共贏﹔中南大學公共管理系黨支部主動加入到“源圈”公益服務項目中來,做“源圈”項目高校黨員志願者﹔大學生社團“渴望連心社”“紅帽子協會”等團隊在文源社區設立工作室,積極參與社區治理、垃圾分類、文明創建、藍天保衛等志願服務……

按照幫扶工程部署,“愛心天心”工程由區民政統籌,協同區人大社會委、政協學習聯絡委、文明辦、總工會、工商聯、團委、婦聯、殘聯、網格化中心等部門,會同各街道充分發動社會愛心人士和單位參與困難幫扶、結對幫扶。

區人大常委會發動區人大代表結對幫扶困難家庭,發起“愛心幫扶,天天一元捐”倡議活動﹔區政協發動203名政協委員組成52個幫扶小組,“一戶一策”從物資捐助、協助就醫就業、改善居住環境等方面精准幫扶困難群眾﹔區文明辦打造困難群眾“家門口”的實踐陣地,征集微心願,並發動愛心企業、愛心人士認領﹔區工商聯發起慷慨解囊、奉獻愛心的倡議,舉行“愛心天心·同心同行”愛心幫扶基金捐贈活動﹔區婦聯發動轄區女企業家、巾幗志願者擔任愛心幫扶人,組建幫扶工作微信群,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一對一”結對幫扶﹔區殘聯聚焦扶殘助殘,發動社會力量免費上門為殘疾人家庭實施輔助器具適配,開展殘疾兒童康復教育,提升殘疾群體幸福指數﹔團區委開展“愛心助學、情暖童心”志願服務活動,關心關愛對口幫扶龍山縣洛塔鄉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在實施“愛心天心”幫扶工程中,天心區注重搭建幫扶平台,統籌推進幫扶工作,織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幫扶網絡,打造了區級平台、街道平台、社會平台,率先將全區困難幫扶工作納入“一個工程”,統一“一個主題”,明確“一個模式”,設計了統一標識,進一步健全組織領導和工作機制,從頂層設計上著手,在整體上把握,確保一體化推進,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因人而異為困難群眾提供有心、走心、暖心的各項幫扶。(王斌 莫坤)

(責編:李淑靜、唐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