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載匠心造物 半世紀勇立潮頭——記中建五局三公司成立50周年

人民網長沙12月20日電 肇始於三線建設,同頻於國家戰略。從“三塊石頭架起鍋”,到“千億企業、萬人團隊”,源於巴蜀、興於瀟湘的中建五局三公司(以下簡稱“三公司”),用半個世紀的時間,鋪就了企業持續穩健發展的康庄大道,正向著打造百年老店的宏偉願景闊步邁進。
五十年征途似鐵,鐫刻下幾代建筑人匠心造物的故事與感動﹔半世紀歲月如歌,寫就了一部波瀾壯闊、氣吞山河的創業史詩。
源巴蜀、戰瀟湘,南征北戰服務國家戰略
“好人好馬上三線!”上世紀60年代,在黨中央的號召下,成千上萬的有志青年跋山涉水,從祖國各地奔赴“大三線”,開啟了戰天斗地、無私奉獻的風雲壯舉。
1971年12月20日,攀枝花建工指揮部集結2291人,組建成“四川省渡口市建筑工程局第三建筑工程公司”,一個有著紅色根魂的建筑央企,在黨和國家的召喚下應運而生。在這個“一怕馬蜂二怕狼,三怕橫渡金沙江,四怕地震塌了房,五怕壞人放冷槍”的地方,三公司人一干就是9年,硬是把這個“渡口”從一片泥濘的灘涂蛻變成燈火璀璨的鋼鐵名城,助力黨和國家實現了在西部地區的重大戰略布局。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大潮洶涌澎湃,該公司迎來了“出蜀入湘”的機會。1981年,公司3000余人正式轉戰湖南、加入五局,組建“國家建工總局第五工程局第三建筑工程公司”,開始了轟轟烈烈的二次創業。
新環境、新機遇、新挑戰。初入瀟湘,三公司便迎來了第一場“大考”——加固柘溪水庫大壩。柘溪水庫大壩位於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資水中游,始建於1958年,是座“空腹壩”,正式投入儲水發電后,很快便出現迎水面開裂的現象。如果大壩垮塌,上百萬人的生命、財產都將受到威脅,然而要解除險情,難度很大,風險更大,大壩加固工程當時在整個湖南都是名副其實的“燙手山芋”。
面對這樣一個誰也不願、誰也不敢干的加固工程,該公司兵不卸甲、馬不解鞍,頂住壓力、攻堅克難,在沒有任何相關經驗的前提下,圓滿完成了施工任務,讓湖南省同行刮目相看。三十多年來,大壩經受住了多次資江流域洪水的考驗,保障了下游 100 多萬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柘溪大壩這場硬仗,讓全公司在湖南一戰成名,站穩了腳跟。
在走出大山、走向大江的同時,該公司也在1983年迎來了走出國門的機會。由於在柘溪大壩的出色表現,中國建筑總公司特委派三公司“出征”伊拉克,建設庫法壩水庫。這是三公司,也是湖南建筑人第一次走出國門。“語言不通找翻譯、人員短缺自己上!”遠赴異國的老一輩三公司人“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再次打了漂亮的一仗,公司也因此成為了改革開放后第一批在海外“吃上螃蟹”的企業。
新世紀以來,在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長江大保護”等黨和國家的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下,該公司以湖南長沙為根據地,輻射全國、南征北戰﹔近年來,又響應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號召,強勢進駐灣區,形成了“1+2+6”的經營格局。同時,積極開拓東南亞、北非、中亞等海外市場,在緬甸、埃及、烏茲別克斯坦等均有在施項目。
半世紀風雨征途中,該公司始終緊跟國家戰略的步伐,挺身在國家建設的最前線,貢獻了一座又一座大建名筑,締造了一個又一個曠世傳奇。
筑精品、揚美名,匠心善造樹起金字招牌
站住腳還要發展好。上世紀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黨中央作出了全面開展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國有企業也需要自己“找米下鍋”,深度參與市場競爭,打造屬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恰在此時,該公司迎來了一個絕佳的歷史機遇:1997年,平和堂商廈確定落子長沙。經過激烈角逐與談判,該公司最終拿下了這個當時湖南省最大的外資商業項目。面對意義如此重大的工程,該公司人在一開始便立下了“創樣板、奪魯班”的目標。
沒有創魯班獎的經驗、施工場地太窄材料運輸不便、業主要求400天內完成建設任務……困難遠比想象的還要多。在“延工一天罰款30 萬”的巨大壓力下,項目團隊堅持樣板引路,力求在確保質量的同時不斷提高施工效率,最終提前2個月完工,創造了一個總承包施工領域的業界奇跡。
1999年,湖南平和堂商廈如願斬獲國家建筑工程魯班獎,三公司也成為湖南首家獲此殊榮的國有建筑施工企業。
世紀之交,三公司還陸續為湖湘人民奉獻了一大批精品工程:
如湖南第一家五星級酒店——華天酒店﹔湖南第一個高層群體建筑——省財政廳建筑群﹔湖南最大的體育場——賀龍體育場。此外,湖南廣電中心、長沙海關大樓、湖南國際會展中心、湖南游泳跳水中心等地標建筑,也都是三公司人的杰作。可以說,該公司的歷史,就是半部長沙城建史。
到2005年,該公司發展進入了全新的歷史階段。立足瀟湘大地,縱橫海內海外,又先后建設了陝西榆林國際大酒店、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天津市醫科大學空港國際醫院、重慶國際博覽中心、湖南湘江歡樂城等大批經典項目。
2020年以來,該公司邁入高質量發展新時期,年經營規模近千億,已發展成為一家擁有“雙特雙甲”資質的杰出綜合建設服務商。在“十四五”戰略引領下,公司在工業廠房、新基建、城市更新等領域大展拳腳,接連斬獲了湖南省一號工程、湖南省單體投資最大基礎設施項目——黃花機場綜合交通樞紐,湖南省十大產業示范項目——長沙5G智能終端產業園等大批“頭部工程”。
成立50年來,累計攬獲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3項、魯班獎20項、國家優質工程獎16項,一又一批批匠心建筑和民心工程,在三公司人手中從“藍圖”變成了“實景圖”。
在該公司人眼中,沒有什麼不可能,黨旗所指便是戰旗所向。他們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始終勇立潮頭,矢志匠心善造,奮力建設美好新湖南、美麗新中國。
善經營、重文化,創新發展永葆長青基業
50年來,該公司呈現出持續穩健、安全健康的發展態勢,營業額創造了增長7600倍的業界奇跡,合同額、利潤完美勾勒了“75度增長曲線”。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突出經營導向,貫徹經營大於管理的理念,通過精准的區域布局和業務結構優化,憑借履約為先的項目管理理念,磨好了價值創造的“金剛鑽”﹔另一方面在堅持創新經營管理、重視文化積澱,沉澱了豐厚的管理底蘊,孕育了先進的文化理念,找准了內因驅動發展的“關鍵點”。
在區域布局上,打造了“四縱一橫一片”的全國化區域布局,推進“西穩東擴南移”戰略,既做大了規模,也對沖了市場的不確定性,實現了“旱澇互濟、南北對沖”。
在業務結構上,形成了商業綜合體、公共場館、教育醫療、工業廠房、地下管廊、水務環保、公路橋梁、城市軌道等十大類產品。同時培育孵化了鋼結構公司、中建科技湖南公司、裝配式機電工廠和裝飾事業部,持續完善全產業鏈、全專業支撐,實現了“聚焦主業、多元均衡”。
通過宏觀區域的精准布局和業務結構的持續優化,三公司得以不斷拓展新的市場增長極,推進了企業價值創造能力的穩步提升。
與此同時,公司堅持履約為先,以現場履約支撐市場拓展。
通過前期周密的項目策劃,中期合理的工序穿插及貫穿項目始終的工程總承包管理能力,快速、優質地建設了一大批重大工程:
長沙智能終端雙創孵化基地項目單月產值達4.29億,書寫了被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點贊的“望城速度”﹔藍月谷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提前3個月交付,締造“寧鄉速度”﹔寧德新津時代項目88天完成3億產值,演繹“成都速度”﹔全國首個“涉及高風險航班服務人員集中居住區”20天建成,再現“民航速度”……
快速建造、智慧建造、品質建造,一個個“高大精尖”工程的優質履約,為市場拓展提供了更為強有力的支撐。
50年的歷史淬煉中,該公司形成了“敬畏規則、尊重貢獻、崇尚簡單、追求精彩”的“十六字”管理方針,孕育了“守正創新的企業戰略、正派誠信的文化傳承、正道致遠的干部隊伍”的“三正”發展理念和“自覺的工作習慣、自信的工作風格、自豪的工作激情”的“三自”工作精神,凝聚起了幾代員工萬眾一心、披荊斬棘的強大合力。
在先進文化理念的指導下,三公司始終積極應變、創新求變,持續引領著建筑行業的發展潮流:
2005年,在中建系統內部率先實施國有獨資企業董事會領導體制改革﹔2006年以來,進入有規劃的戰略發展新階段,堅持每年一個工作主題,每五年提升一個品質。“十一五”期間,著力推進企業標准化建設,推出“三色書”標准化管理體系﹔“十二五”期間,提出由勞動密集型的土建施工企業向管理支撐型的施工總承包企業升級﹔“十三五”期間,又提出由施工總承包企業向工程總承包企業升級……當前,正致力於通過“全專業協同、全要素整合”,全力打造高價值創造力、高品質競爭力、高文化凝聚力的最具持續成長性的綜合建設服務商。
該公司始終將人才視為第一資源,持續不斷地引進、培養、使用人才。堅持打造“1321”人才隊伍建設體系,通過建設競爭性選用機制、正負向激勵機制、常態化交流機制、后備梯隊建設機制等“四大機制”,建立起了強大的人才隊伍,依靠一批批治企有方、興企有為的干部職工,引領企業改革創新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善經營、重履約,興文化、育英才,三公司從多個維度持續激發高質發展的澎湃動能,保障了企業的行穩致遠、基業長青。
守初心、擔使命,當仁不讓踐行央企擔當
國企姓“國”,核心向黨。該公司始終踐行家國情懷,不忘初心使命,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持續貢獻著央企力量。
在民生工程、生態環保工程建設方面,該公司建造的84座污水處理廠,每天完成129.5萬噸污水的處理,守護著4706平方公裡人民的用水安全﹔10個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為周邊居民提供水清岸綠、水城共融的宜居環境﹔58萬延米的路、橋、隧、軌便捷著各地人民的出行﹔205萬平方米的校園成為莘莘學子求學圓夢的殿堂﹔20余座醫院呵護著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
在慈善公益事業方面,該公司在甘肅積極響應脫貧攻堅號召,投入1000余萬元援建甘肅兩所小學﹔組織扶貧招聘會,為康樂縣村民提供200多個就業崗位。在湘西堅持實施“瀘溪助學”工程,連續11年開展留守兒童關愛活動,累計捐贈超130萬元。
在抗擊疫情方面,2003年,該公司投入近百萬元,7天完成長沙安沙防疫醫院建設任務,筑起了抗擊非典的“銅牆鐵壁”﹔2020年,投入近2000人、超4000余萬元,連續在武漢、西安、天津、深圳、烏魯木齊等地接下“軍令狀”,共參與建設了包括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在內的7座防疫工程。
在抗洪搶險方面,1998年、2017年,湖南先后兩次突發特大洪水,三公司共投入人力6000余人次、資金700余萬元,挖機、后八輪等大型設備200余台,在長沙、寧鄉、永州等8個地區,堅守抗洪一線20余天,守護了三湘大地安寧。
在抗震救災方面,2008年汶川地震,該公司作為第一家向當地政府提出請戰的外地在川企業,共搶救受困人員30余人,建設周轉房10000平方米,捐款捐物近100萬元,獻血42000多毫升﹔2013年雅安地震,公司發起“雅安·我們在一起”公益捐贈活動,向蘆山中學送去大批善款和物資,並對災區學子開展一對一幫扶……
滄海橫流、歲月成碑,持續變化的是黨和人民的需要,不變的是全公司開拓創新、敢闖敢贏的堅強意志與助力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使命擔當。在建黨100周年和“十四五”開局之際,該公司也在黨的堅強領導下,跨入了高質量發展的第50個年頭。
50正青春,整裝再出發。“下一個50年,中建五局三公司將弘揚‘信和天下、敢為人先’的企業品格,向著‘千億強企 兩全三高’的戰略願景和‘社會尊敬、員工自豪’的最具持續成長性的綜合建設服務商的宏偉目標,持續譜寫中建一流號碼公司、市場一流建筑品牌的華美樂章!”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勇表示。(胡紹進 褚興科)
![]() |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