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湖南要聞

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驗田”種成“高產田”

2022年07月04日09:20 | 來源:湖南日報
小字號

【名片】

  2020年9月,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湖南自貿試驗區”)正式起航,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新地標”和“試驗田”。自貿試驗區實施范圍119.76平方公裡,涵蓋長沙、岳陽、郴州三個片區。

  在歷史機遇與重大使命中,湖南自貿試驗區發力培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聯通長江經濟帶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投資貿易走廊、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著力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

  5月27日,湖南省首單出口貨物“抵港直裝”業務落地岳陽自貿片區﹔

  6月9日,湖南、雲南兩省自貿試驗區簽署《協同開放發展合作協議》﹔

  6月10日,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完成全國首筆肯尼亞先令跨境匯款及結售匯業務﹔

  6月20日,長沙自貿片區臨空區塊首個湘瓊合作項目落地……

  盛夏湖南,雨水充沛,陽光熱烈,湖南自貿試驗區近120平方公裡的熱土上,處處奔涌著創新與開放的活力。這裡,正成為全國改革開放“試驗田”中的“高產田”。

  1 一塊“試驗田”

  約120平方公裡土地上,走出湖南改革開放新路徑

  通往長沙黃花國際機場的機場大道上,有一座橫跨道路的大型拱門。明淨晴空下,紅底上的“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幾個大字鮮艷亮眼,拱門造型如帆、如旗、如火炬,寓意著湖南改革開放的標杆和旗幟。

  在全國21個自貿試驗區中,湖南自貿試驗區無疑是一片“獨特的存在”。

  以傳統的眼光看,湖南不沿邊、不靠海,居於中國中部、長江腹地,素以“魚米之鄉”著稱。

  然而,自古以來,湘人也不乏敢為人先、大膽“走出去”的勇氣與豪情,長沙銅官窯瓷器、益陽安化黑茶都曾穿越古絲綢之路,到達亞非歐地區。

  隨著現代交通體系日益完善與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湖南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凸顯,與世界的距離越來越近。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首次提出了湖南位於“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的戰略定位。

  “‘一帶一部’戰略定位,跳出湖南看湖南,讓湖南在全國甚至全球經濟版圖中的區位價值全面凸顯。”湖南師范大學教授朱翔評價。

  明確定位圖奮起,湖南在通往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的道路上一往無前。

  “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我們需要一塊創新試驗的土壤。”湖南省自貿辦專職副主任廖光輝,曾多次帶隊前往上海自貿試驗區考察學習。

  中國“自貿試驗區時間”始於2013年。當年,上海自貿試驗區設立,為各地標識了開放發展的新高度,湖南的自貿試驗區夢想也由此萌芽。

  從2017年開始,湖南自貿試驗區的申報一步步升溫,湖南開放型經濟呈“跨越式發展”趨勢。以外貿為例,2017年首次突破2000億元,2018年突破3000億元,2019年突破4000億元,2021年逼近6000億元,年均增長率達25.2%,居全國首位。

  在開放型經濟的一路高歌猛進中,湖南自貿試驗區於2020年9月正式獲批。內陸湖南,正式擁有了一片約120平方公裡的改革開放“試驗田”。

  “湖南是內陸的沿海、沿海的內陸,湖南自貿試驗區是湖南改革開放的‘重中之重’,是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的急先鋒,將奮力闖出一條‘服務國家所需、彰顯湖南所能、順應人民所盼、契合未來所向’的發展新路子。”省商務廳廳長、省自貿辦主任沈裕謀說。

  2 一批“新種子”

  47項制度創新成果的背后,“苗圃地”已成郁郁蔥蔥“創新林”

  有了一塊給予創新試驗自由的土壤,播撒些什麼“特色作物”種子呢?

  全國21個自貿試驗區中,打造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是湖南“獨有”的戰略任務。

  無論晴天雨天,長沙高橋大市場,非洲咖啡一條街裡,總是彌漫著來自非洲咖啡的濃香。

  近日,“小咖主”非洲咖啡館為一群在湘非洲留學生舉行了聯誼會。在咖啡香氣裡,“小咖主”負責人景建華談起了他的“非洲生意經”。

  景建華研究咖啡20余年,認為非洲咖啡風味獨特,可以大量引入國內。但由於貿易渠道不暢通,這一想法擱置多年。

  湖南自貿試驗區獲批后,高橋大市場作為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的核心區,建立了非洲咖啡交易中心。

  “我們隻需要把採購需求報給非洲咖啡交易中心,由中心與非洲咖啡產區談,整體成本比市面同類產品降低了30%。”景建華說,未來希望讓更多非洲咖啡從湖南走向全國。

  通過探索原料進口到產品消費的全產業鏈合作模式,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核心區已培育100多個非洲品牌產品,形成咖啡、可可、腰果、小五金、小農機等10條進出口產業鏈。

  探索中,湖南自貿試驗區開展了一大批對非“首創”:在全國首次進口盧旺達干辣椒,首次將大閘蟹出口到肯尼亞,設立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湖南,成為地方對非經貿合作名副其實的“先行區”。

  比起湖南自貿試驗區的其他片區,岳陽片區的獨特優勢在於“港”,因此立足航運特色抓創新。

  近日,岳陽市永大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進口了一批棉籽、高粱等,按照“進口轉關貨物內河運費不計入完稅價格”自貿創新措施向岳陽海關申報。

  “完稅價格中扣除內河運費,從上海洋山港到城陵磯港,一個糧食普櫃大約可節省380元,一個肉類凍櫃大約可節省950元。”岳陽自貿片區創新協調部副部長沈娟告訴記者。

  早在自貿試驗區成立之前,城陵磯新港區部分企業就已反饋內河運費計入完稅價格的不合理性,沈娟也曾多次與有關部門協商此事項,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未能實施。

  “試驗區,就是允許我們先行先試,哪怕試錯。”沈娟說,湖南自貿試驗區岳陽片區的成立帶來了新的轉機,通過引入第三方審價機構,“進口轉關貨物內河運費不計入完稅價格的審價創新模式”事項通過海關總署備案在岳陽實施。

  該創新事項彌補了內河港相較於海港的制度短板,湖北、重慶等地紛紛前來岳陽考察學習,大量外地企業來岳清關。

  試驗,正是自貿試驗區為更高水平開放探索經驗的題中應有之義。

  一年多來,湖南自貿試驗區近120平方公裡“試驗田”裡,制度創新的種子萌發,“創新林”郁郁蔥蔥。

  今年5月,湖南自貿試驗區第一批制度創新成果印發,發布47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國際郵件、國際快件和跨境電商業務集約監管新模式等全國首創成果20余項。

  3 一個新地標

  新設立企業1.6萬余家,以全省近萬分之六的面積貢獻了全省約三成的進出口

  在生機勃勃的“試驗田”裡,一粒粒改革的“種子”,蘊蓄著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底氣和支撐。

  走進位於長沙經開區的山河智能車間,布線布管、吊裝發動機、安裝散熱器……一片繁忙景象。今年一季度,山河智能出口增長90%。

  “為了打通企業出海道路,長沙經開區與山河智能攜手探索了多個自貿創新案例。” 長沙經開區經濟發展和企業服務局局長范丁貴介紹,山河智能實施了湖南自貿試驗區首單工程機械二手設備出口報關發運和首單“融資租賃+工程機械設備出口”。

  一年多來,湖南自貿試驗區重點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實施了區塊鏈賦能知識產權保護等制度創新,發布100條惠企“政策包”,工程機械行業規模繼續擴大,中小航空發動機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75%,先進材料企業數量超過800家。

  湖南自貿試驗區,正以改革開放之力,推動著全省產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也吸引了更多優質產業項目紛至沓來。

  6月24日,熱烈的氣氛中,台達新能源汽車磁性組件制造三期項目在湖南自貿試驗區郴州片區開工。

  台達集團是從東莞轉移來的企業,落戶郴州15年,逐漸成長為郴州市電子信息產業龍頭企業。

  “自貿試驗區設立后,郴州的服務更好了。比如出口服務,原先3天已經算快了,現在更快,隻要12小時。”台達電子郴州有限公司行政廠長姚家祥說。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把糖放到企業家嘴邊,讓他們看得到吃得到。”郴州自貿區(高新區)創新發展局干部王莉說。

  通過“交地交証即開工”改革試點,郴州片區項目審批報建從法定180個工作日壓縮至10個工作日。郴州還在全省率先推行“跨省通辦”工作,與肇慶、韶關、陽江、福州等地有230項事項實現“跨省通辦”。

  梧桐生矣,有鳳來儀。郴州片區的發展定位,是重點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2021年新引進重大項目39個,投資額187.3億元,其中粵港澳大灣區投資額120余億元。

  一年多來,在改革開放之力推動下,湖南這片“試驗田”不斷攀升新高度:截至4月底,湖南自貿試驗區累計新設企業16136家,引進重大項目214個﹔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2591.58億元,佔同期全省進出口總量近三成,堪稱湖南改革創新、高質量發展的標杆和示范。(記者 周月桂 黃婷婷)

(責編:李淑靜、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