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市州縣域

這裡種的大米攬獲“特等金獎”,其營商“土壤”有何特質?

人民網記者 劉賓
2022年11月17日10:06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前不久,2022第107屆美國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頒獎盛典,在海南省海口市召開。由湖南南縣稻蝦產業發展服務中心選送的“南縣稻蝦米”斬獲“特等金獎”。

這個常住人口不到50萬的南方小縣城,種出的大米有何特色,可以在國際展會上抱得金獎歸?相信不少人會為此感到好奇。

南縣地處洞庭湖腹地,物產豐饒,是典型的魚米之鄉。全縣水稻種植面積超過86萬畝,年產稻谷48萬噸左右,商品糧供應60%以上。

這裡的稻田之中,並非隻有大米在悄然孕育,還有活蹦亂跳的小龍蝦在恣意生長。稻在水中生,蝦在田裡游。稻蝦產業一直是當地的主導產業之一。

目前,全縣稻蝦種養面積60多萬畝。小龍蝦年加工能力達12萬噸,已成功打造出了一條集科研示范、苗種繁育、生態種養、加工出口、餐飲消費等於一體的稻蝦產業鏈。

優質稻“牽手”優質蝦,讓南縣“火出圈”。但這裡的“金字招牌”不止於此。

這個不產小麥、不加工面粉的地方,走出了中國挂面行業第一家上市企業——克明面業,被稱為“板車拉出來的上市公司”﹔去年,當地新興產業——醫療健康產業實現年產值1.94億元,佔園區工業總產值的1.58%,首次突破億元目標。

成績背后,藏著南縣化壓力為動力的砥礪奮進、默默耕耘。

作為湖區農業縣,南縣縣域經濟發展一度面臨傳統支柱產業不強、工業經濟規模較小、產業結構不優等諸多瓶頸。為積極謀求“破題”之策,近年來,當地把大力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關鍵一招,持之以恆,精准發力。

營商環境何以為“優”?南縣經開區負責人認為,園區要敢於以創新之舉打破常規,從服務生產的角度切實為企業紓困解難。

扎根南縣已22年的順祥食品有限公司有淡水魚、小龍蝦等12條食品生產線。小龍蝦消費季節特征明顯,生產企業資金流轉壓力大。今年上半年,既得穩定生產又要擴大規模,加上疫情等因素影響,企業資金鏈吃緊。

7月份,一筆金融 “活水”的注入為順祥食品解了燃眉之急。

建設銀行南縣支行創新融資模式,把順祥食品的“漁家姑娘”等商標進行商標專用權質押,在7月初為其發放了4000萬元的商標專用權質押融資。這是湖南稻蝦產業獲得的首筆商標權質押融資。

據了解,通過與金融機構緊密對接,南縣經開區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創新推出了商標權質押、收費權質押以及設備抵押貸、船舶貸等,喚醒企業“沉睡資產”。

今年以來,當地已為95家企業辦理留抵退稅9000多萬元,階段性減免企業失業保險費270余萬元、工傷保險費459萬,並為95家企業發放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資金144多萬元。

園區自我加壓,靠前服務,企業才能輕裝上陣,全力沖刺市場。

棉麻紡織業是南縣傳統優勢產業。近年來由於發展后勁不足,企業虧損嚴重,迫切需要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從勞動密集型向智能制造型轉變。2017年入駐園區的生輝紡織有限公司充分發揮“領頭雁”作用,斥資3億元用於引進國際先進設備,打造智能紡織生產線。

“今年上半年,企業實現產值3.5億元。全年產值預計超過7億元。綜合利稅年增長率在15%以上。”行政經理楊勇介紹說。

育好“頭雁”並非一日之功。2019年,生輝紡織推出雙包芯紗等主打產品。市場機遇稍縱即逝。當地斥資7800多萬元,用不到一年時間建起了一棟面積3萬平方米的定制廠房,為企業穩產提效創造了條件。

目前,南縣經開區有紡織鞋業企業17家,去年實現產值33.47億元,佔園區規模工業總產值的27.38%,逐步形成了集軋花、紡紗、織布、成衣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在做精做優農副產品加工、輕工紡織等傳統主導產業的同時,南縣積極推進工業經濟提速換擋,把醫療健康產業作為牽引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不僅建起了一座佔地30余畝的醫療健康產業孵化園,還申請成為湖南省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試點區域。

今年以來,已有20多個醫療健康產業項目在南縣經開區簽約落地,總投資額超過17億元,發展漸成規模。

注營商環境之“活水”,增經濟發展之“活力”。2021年,南縣經開區營商環境排名進入全省前十,獲評為年度營商環境先進園區。園區內現有規模工業企業76家,各類企業150余家。去年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122.26億元,同比增長17.83%。

巢好引鳳棲,花香蝶自來。通過厚植營商沃土,構筑產業發展高地,相信今后會有更多優勢產業、特色產品、優質品牌從湘江兩岸、洞庭湖畔走向山海之外,廣為人知,聲名遠播!

(責編:李淑靜、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