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市州縣域

未來三年拼經濟攸縣擘畫新藍圖

2023年03月07日11:22 | 來源:株洲日報
小字號

洣水奔流,見証發展足跡﹔鸞山聳立,訴說夢想新篇。在全國各地全力“拼經濟”的同時,攸縣也喊出了“打好經濟翻身仗”的響亮口號。

3月3日下午,攸縣召開打造“三個高地”推進“三大會戰”開展“六大行動”誓師大會,動員全縣上下以“開局即決戰,決戰必取勝”的精氣神,奮力一拼、猛力一搏、全力一戰,加快推進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重振攸縣雄風。

這是一場浩大的奔赴——在高質量發展的新賽道上,退一步、慢一步,必定節節敗退,進一步、邁大步,才能跨越趕超﹔這是一場涅槃的修行——在建功逐夢的新征程裡,風雲起乃期猛士,鼙鼓動而思良將,馳騁主戰場、挺進最前沿,能照出作風優劣,能練出本領大小。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攸縣縣委書記李鵬程發出總動員令:堅定必勝信心,緊扣必勝目標,凝聚必勝合力,以昂揚的激情、奮斗的姿態、堅韌的意志,朝著產業強縣、富美強縣、財稅強縣的目標邁進,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攸縣新篇章。

A

方向明:“三大會戰”鋪開作戰圖

2月底,2022年株洲市園區高質量發展考核評比結果揭曉,攸縣高新區在全市二類園區年度綜合評比中排名第一。

近年來,攸縣以高分子新材料與精細化工為主導產業發展方向,利用化工園區獨有優勢,聚焦主導產業定位,圍繞功能型膠粘劑和膜材料兩個高分子新材料產業細分領域,加強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實現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的轉變,初步形成了主導產業特色帶動功能。

目前,攸縣高新區入駐企業148家,規上工業企業112家。其中,高分子新材料和精細化工企業35家(包括25家高分子新材料企業),2022年,總產值65.2億元,實現稅收19018萬元﹔綠色建材企業13家,2022年產值達到87.2億元,實現稅收32593萬元。高分子膠粘劑和膜材料2個細分行業基本成型,產業鏈集聚效應初步顯現,發展來勢日益向好,在省、市及珠三角地區具備了一定的影響力。

園區是高質量發展的集聚區和承載地,抓園區就是抓發展、謀未來。在搶抓經濟復蘇的窗口期,攸縣自我加壓、主動提標,到2025年全縣GDP達到700億元以上,成為湘贛邊南部中心城市和湘贛邊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樣板區、新型城鎮化樣板區、教育醫療事業發展樣板區,在打造先進制造業高地、科技創新高地、改革開放高地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基於此,攸縣決定打好“三大會戰”:全力打好園區創業大會戰,重振產業強縣雄風﹔全力打好鄉村振興大會戰,重振富美強縣雄風﹔全力打好財源建設大會戰,重振財稅強縣雄風。

——園區創業啟新程。圍繞“五好”園區創建,力爭到2025年,園區企業總數達到30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00家以上,園區技工貿總收入達到500億元以上,化工園區畝均效益達到20萬元以上,其他園區畝均效益達到15萬元以上,園區稅收達到12億元以上,形成百億產業集群,園區綜合實力邁進全省20強。

——鄉村振興繪新卷。以創建“五好”鄉村為抓手,力爭到2025年,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村100個以上,培育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0萬元的村(社區)100個以上,省市美麗鄉村達到50個以上,實施高標准農田建設25萬畝以上,改建農村道路800公裡以上,完成山塘水庫除險加固3000座以上,解決農村供水保障人口35萬人以上。

——財源建設引活水。全力抓好爭資引項、總部經濟建設、礦產資源開發、土地資源經營等工作,力爭到2025年,全縣稅收過億元的企業達到5家以上,財政收入突破30億元,地方收入達到17億元,地方稅收達到12.5億元,地方稅收佔地方收入比重達到70%以上,政府債務總量持續下降、風險持續降低。

一年看三年,三年看未來。“三大會戰”鋪開的作戰圖,成為攸縣今年和今后一段時間內,綱舉目張拼經濟、穩增長、促發展的關鍵之舉。

B

謀劃實:“六大行動”細化任務書

前不久,第一批全國“一縣一品”特色文化藝術典型案例名單出爐,攸縣湘天華油茶文化產業園名列其中。

攸縣油茶栽培已有800余年歷史,其“薄殼香”早在1965年被國家林業部定名為“攸縣油茶”,獲評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湘天華油茶文化產業園以釣魚台食品標准認証基地為依托,結合生態旅游、油茶文化節等新業態,融合三產深度發展,促進鄉村特色資源變產品、產品變商品、商品變品牌,目前已帶動湖南省4個縣市12個鄉鎮80多個村組投身油茶產業,為當地累計提供近3萬人次就業,每年發放勞務工資1000萬元以上。

一個好的品牌,就是一張振興名片。謀定而動,乘勢而上,攸縣細化“六大行動”任務書,緊盯重點任務、重點項目,逐項攻堅、精准發力、接續奮斗、爭先進位。

——項目攻堅三年行動。確保3年內爭取國省預算內資金7億元以上、專項債資金20億元以上,推進市縣重點項目300個以上,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00億元以上﹔今年推進市縣重點項目80個,開工34個以上,竣工16個以上,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30億元以上。

——招大引強三年行動。確保3年內新簽約引進10億元以上項目15個以上,5億元以上項目30個以上,“三類500強”項目6個以上,上市公司或“專精特新”項目9個以上,外資企業項目6個以上﹔今年要招引產業項目31個以上,過億項目26個以上,力爭引進“500強”企業、湘商企業、上市公司或行業龍頭企業6家以上。

——經營主體培育三年行動。確保3年內市場主體總量突破84000戶,新增“四上”企業22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12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90家以上,上市企業2家以上﹔今年要淨增市場主體10874戶以上,“四上”企業70家以上,規模工業企業2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25家以上,上市企業實現零的突破。

——旅游升溫三年行動。確保3年內實現年旅游接待總人數530萬人次以上,旅游總收入70億元以上。今年要實現旅游接待總人數400萬人次以上,旅游總收入60億元以上。

——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確保通過三年努力,推動建成國內一流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今年要實現辦証、就業、婚姻、“身后”、企業用工、員工保障、政策兌現、融資服務、招投標、用地審批等事項“一件事一次辦”,不斷提高“企業辦事不求人”運行效率,率先組建縣級營商環境監督示范點15個。

——作風建設三年行動。著力解決好干部作風領域存在的“教條僵化、推責卸責”等突出問題,樹立“能抓落實、敢抓落實、快抓落實”的鮮明導向,鍛造“忠誠、專業、創新、高效、廉潔”的干部隊伍,營造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的發展環境。

這些含金量十足的“行動指南”,鼓足了闊步前行的決心和信心,火力全開推動各行各業復蘇回暖、經濟發展整體好轉,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其興可待。

C

路徑清:“軟硬兼施”唱響奮進曲

從項目選址到入園評審再到設備調試,湖南省承鑫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落戶攸縣高新區,僅用了3個月時間。“比起鄉情,更能打動我們的是便捷的交通區位優勢和辦事不求人的營商環境。”公司副總經理文振宇說。

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攸縣建立專門的領導小組,向企業、項目派駐“特派員”“聯絡員”“代辦員”,確保政務服務零距離、政策兌現零誤差、問題解決零拖延。

軟環境+硬實力,讓攸縣成為企業家、投資者放心、安心、傾心的發展熱土。僅去年一年,該縣就引進湘商項目60個,其中億元以上湘商項目9個,湘商來攸新注冊企業19家,湘商投資到位資金42.95億元。

“軟硬兼施”讓自身發展更具競爭優勢,久久為攻走出差異化發展之路,是攸縣一以貫之的追求。戰略上高度重視、戰術上更有針對性,一條新的實施路徑逐漸明晰。

——加快產業升級發展。一是要持續壯大主特產業。大力實施“十百千”工程,確保制造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升到20%以上。大力培育“2+N”現代產業體系,引進高分子新材料與精細化工鏈上企業10家以上,綠色建材鏈上企業5家以上。二是要做優做強現代農業。深入開展鄉村振興大會戰,做強攸縣香干、攸縣油茶品牌,加快香干產業園建設,新增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家以上、“兩品一標”農產品3個以上。三是要加熱升溫文旅行業。重點打造“十大景區景點”“十大攸縣名菜”“十大特色街區”“十大精品民宿”“十大精品旅游線路”,打響“生態酒仙湖”品牌,打造“來攸縣·享悠閑”知名旅游目的地。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開展創新型縣建設,確保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達到25%,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20%。全面加強科技服務,加大企業柔性引才用才支持力度,新增國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94家以上。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支持園區探索“科創飛地”建設,創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以上。

——攻堅項目比拼發展。加強園區產業、關鍵民生等領域項目謀劃儲備,策劃包裝項目110個以上。聚焦“一主一特”產業,招央企、引龍頭、聚鏈主。開展湘商回歸和返鄉創業活動,落地返鄉創業項目100個以上,確保湘商回攸投資實際到位金額45億元以上。支持優質企業在本地進行孵化裂變、行業擴散裂變、產業生態裂變,全年孵化經營主體13家,裂變智能制造項目3個、技術改造項目6個。

——激活市場乘勢發展。推進特色產業“一特四創”,實施梯度培育“四大工程”,全力穩存量、挖潛量、擴增量,確保全縣經營主體總量突破6.4萬戶。實行“裂變、新苗、尖峰、立柱”計劃,淨增企業4627戶,佔比達到26.16%﹔新增“個轉企”386戶。同時,切實抓好企業上市“金芙蓉”躍升行動,大力支持昊華、地博、澳維、宏信等企業上市,實現上市企業零的突破。

進軍的號角已經吹響,沖刺的比拼已經開啟。如紅日初升,如河出伏流,這股向上的力量正在匯集……(記者/王軍 通訊員/劉曉聰 黃星)

(責編:唐李晗、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