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市州縣域

幸福長沙,也是它們幸福的家

2023年03月13日11:26 | 來源:長沙晚報
小字號

星城春色正好,湘江兩岸游人如織。

  與國內外游客青睞長沙成為“現象級”事件一樣,一撥又一撥“稀客”的到來同樣吸睛無數:

  3月6日,市民洪女士用手機拍下了一段視頻,視頻中湘江長沙段橘子洲附近,密密麻麻像搖曳的水草般的魚群正在水中“晒太陽”,再現“漫江碧透,魚翔淺底”盛景﹔

  今年2月,在瀏陽河國家濕地公園內,紅外相機抓拍到了白頸長尾雉、豹貓、黑麂、食蟹獴等珍稀動物在愉快地棲息﹔

  今年1月,湘江長沙望城段發現一批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長江江豚正“組團”追逐嬉戲。

  ……

  野生動物是生態環境質量的“晴雨表”。近年來,長沙大力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圖景正成為常態。

  3月12日,長沙市林業局發布消息,目前長沙形成了“多樹種、多層次、多色彩、多碳匯、多效益”的健康穩定森林生態系統,2022年全市森林蓄積量較前一年同比增長5%﹔已有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地25個,總面積105萬余畝﹔全市濕地保護面積28617.91公頃,保護率達71.88%……良好的自然生態讓越來越多的珍稀動物在長沙安家落戶。

  水清魚歡成常態

  江豚在湘江撒歡,魚群在水中“晒太陽”,這既是湘江水生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鮮活注腳,更是長沙注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生動詮釋。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來湘考察,叮囑湖南“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真正把生態系統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保護好”。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江岳陽段考察時,再次留下了“守護好一江碧水”的囑托。

  牢記囑托,湖南開啟了湘江保護治理新征程,將湘江保護與治理列為省政府“一號重點工程”,並滾動實施3個“三年行動計劃”,訂下“九年之約”,誓還湘江一江清水。

  湘江水清魚歡,正是長沙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踐行綠色發展的成果。

  2021年,湘江水生態保護力度再次升級。當年1月,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全面啟動。

  長沙迅速行動,多部門齊抓共管聯動禁漁,打擊非法捕撈,至今累計已開展禁捕執法巡查8萬余次。

  為保護和修復湘江漁業資源,改善生物群落結構,長沙連續18年組織開展魚類人工增殖放流活動。去年,長沙向湘江、瀏陽河、溈水等河流人工增殖放流以“四大家魚”為主的各類魚苗2662.5萬尾。在2022年長沙市動植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對全市重點水域水生生物的監測中,湘江流域長沙段顯示共監測到魚類66種,種類明顯增多。

  湘江水清魚歡,也得益於越來越多的市民主動參與水生態保護中來。

  “過去在湘江,江豚是稀客。”曾經的漁民唐建林最有發言權。他積極響應長江禁捕令,告別漁民生活,迎來新身份——禁漁巡護隊隊員。他們的巡護時間不固定,常常夜裡去巡護,有時得24小時堅守在船上。“以前一年到頭難得見到江豚。現在漁民上岸了,我們時常能看見它。保護母親河,我覺得這工作值!”

  林間稀客變常客

  綠水青山鳥先覺。長沙水環境的改變推動了水生態的修復,隨著水生植物種類越來越多,森林面積越來越大,吸引了不少水鳥、珍稀動物來長沙棲息安家。

  “寒冷季節,有小天鵝、小白額雁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到鬆雅湖、梅溪湖來過冬﹔一開春,白鷴、黑麂等森林裡的珍稀動物就被發現拖家帶口‘住在’長沙各大公園裡,這的確是一件美事。”長沙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會長周燦英表示。

  在長沙石燕湖的灌木叢中,游客們發現了翎毛華麗、頭頂長著厚密藍黑色羽冠的白鷴的身影。經專家確認,這隻白鷴是雄性,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又被稱為“白鳳凰”。

  在周燦英眼中,動物是大自然最有權威的“生態檢驗師”。它們的歡歌笑語,就是衡量長沙市生態環境的重要標准之一。“珍稀生物能夠留下來,就說明良好的森林、濕地為它們的棲息提供了極佳的環境和極大的安全感。”

  加強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建立自然保護地,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重要、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記者從市林業局獲悉,長沙已有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地25個,總面積約105萬余畝,佔全市國土面積的6.0%。通過建設城市綠地、對森林進行提質改造等手段,全市森林覆蓋率保持穩定,森林蓄積量2022年較前一年同比增長5%,濕地保護面積28617.91公頃,保護率達71.88%。

  長沙也是野生動物資源極為豐富的省會城市。根據市生物多樣性資源調查報告,截至2022年,長沙已記錄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1種,其中一級5種、二級26種,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動物78種。目前,長沙生態動物園成功繁育華南虎13隻,建有珍稀雉類種源繁育基地1個,繁育有白冠長尾雉、白頸長尾雉、黃腹角雉、白鷴、白腹錦雞等品種。

  2023年,長沙將持續優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推動“三基地一中心”(華南虎繁育基地、珍稀雉類種源繁育基地、野生動物救護基地、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檢測中心)建設。“相信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的野生動物來長沙棲息繁衍。”周燦英充滿期待。

  城鄉展開生態新畫卷

  “金絲楠木、桂花樹、柚樹、沃柑樹……今年,我們種植的這批幼苗都是極具建材、藥用、果實產出等經濟價值的苗木,提高生態效益的同時也兼顧經濟效益。”3月9日,在長沙縣黃花鎮義務植樹點忙碌的該鎮黨委書記張輝說。

  今年“3·12植樹節”,長沙開通了111個義務植樹基地,倡導組織市民積極參與植樹為星城添新綠。“2021—2022年,全市義務植樹量達到3600萬株。”市林業局造林綠化處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長沙已建成溈山片區、溈水流域片區、靳江流域片區共3個萬畝生態公益林示范片區﹔累計完成人工造林4.86萬畝、森林撫育18.1萬畝。

  3月10日,福元路街角公園內,一樹樹台灣高山櫻花花開正濃,不少居民在此賞春休閑。位於福元路與開福大道交會處的這處街角公園,以前是一片荒地,經過提質改造后,以全新面貌成為了附近居民休閑的好去處。

  近年來,長沙致力於城市綠化建設,完善街角公園,已收獲“國家園林城市”稱號,不僅建成了湘江女神公園、圭塘河海綿示范公園等一批大型公園,今年還啟動了長株潭綠心中央公園、長沙奧體中心公園的規劃建設……全市城鄉綠量得到快速增長。

  2023年,長沙將重點打造“一屏一帶一圈”特色生態廊道,其中“一屏”指天心區湘江東岸生態屏障,“一帶”指雨花區洞株公路﹔“一圈”指奧體中心公園。“在主要道路、河流、鄉村的生態廊道范圍,我們也會持續開展生態保護、修復、提質工作,讓長沙繼續充滿更多自然的綠色,讓長沙繼續成為動物們的美好家園。”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染綠的山川吸引著珍禽,安寧的濕地吸引著異獸,碧綠的江水涵養著魚群水鳥。幸福長沙,也成為它們幸福的家。(記者 鄔偉 劉攀)

(責編:李淑靜、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