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一片科技創新的熱土
——湘江新區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近3000家高新技術企業、51家上市公司、4家獨角獸企業。
“天河”新一代超級計算機系統、北斗高精導航、麒麟操作系統、深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技術等一批世界級、國家級重大科技創新成果。
這就是湖南湘江新區,一片科技創新的熱土。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作為湖南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湘江新區與國家發展戰略同頻共振,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加快打造前沿科創新區的腳步行穩致遠。
創新體系“護航”,激發科創熱土新活力
湘江之濱,岳麓山下,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科技資源稟賦豐富。
岳麓山大學科技城,一座圓蓋形建筑靜沐春光。在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天河”新一代超級計算機系統以相當於每秒20億億次算力,為湖南乃至全國的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民生改善、疫情防控等眾多領域持續提供算力保障。
目前,湖南湘江新區已聚集中聯重科、聖湘生物、三諾生物、水羊集團等一批上市龍頭企業和天儀研究院、創星科技等一批估值過十億元、融資上千萬元的科技創新企業。
“科技富礦”是寶貴財富。湘江新區高起點推動科技創新,持續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大力推動省級創新型區建設,成功申報“國家知識產權強區建設試點區”,推進科技創新指標顯著增長。2022年,科技型中小企業累計入庫2866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787家,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近2.5萬件。岳麓山大科城近三年完成技術合同交易額135億元,新增技術合同登記6000多件。
湘江新區持續優化創新服務,以科創企業發展需求為指引,搭建企業“一站式”服務平台,提供創業輔導、技術服務、法律咨詢、投融資路演、供應鏈資源對接等服務,引導各類資源向科技企業集聚。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謝輝領銜的多個成果轉化項目,相繼在岳麓山大學科技城簽約落地,這背后是湘江新區為科創產業打造的“雨林式”全要素、全周期、全流程服務生態體系。
岳麓山大學科技城生機勃勃,湘江科學城呼之欲出,四大省級實驗室落子布局……今年來,湘江新區不斷完善頂層設計,高起點編制湘江科學城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快馬加鞭,一座引領中部、輻射全國、面向全球的“科學高峰”和“科技高地”正在湘江西岸崛起。
政策扶持“加碼”,科創賦能產業加速跑
科技創新“軟實力”,要為產業發展插上“硬翅膀”。
2022年,湘江新區共實施科技創新與平台項目222個,完成投資772億元,投資完成率高達129%﹔國家、省級創新平台突破66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總數居國家級新區第二﹔高新技術企業總量居國家級新區第三﹔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38.3%。
岳麓山工業創新中心、湘江樹圖區塊鏈創新中心、特種玻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航天金剛石研究院、粵港澳科創產業園、香港城市大學(長沙)創新科技中心等一批優質科創平台紛紛落戶,為科研成果、優質人才、科創企業和產業聯動發展夯實強勁基礎。
乘勢而上,湘江新區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全面啟動15條產業鏈建設工作。
工程機械、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產業集群,獲批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並作為世界級產業集群培育對象予以重點支持﹔先進儲能材料產業集群增長強勁,今年將邁入千億產值行列﹔智能裝備、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等3個“五百億級”產業集群壯大成型﹔持續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火炬企業驗收和兌現,累計兌現獎勵資金2412.95萬元,積極推動國家第一批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和通行試點,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由測試、示范走向產業化。
政策扶持不斷“加碼”。在湘江新區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發布推動科技創新、推動先進制造業等8個產業政策,為產業強區構建堅實政策支持。科技創新和先進制造業政策含金量十足,共28項條款中有25項涉及資金支持﹔明確12項具體條款,著重推進湖南省“四大”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在空間上集聚並形成規模效應……
“從春天出發,向勝利進軍!”站在“三區合一”的新起點,湘江新區將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記者 王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