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安化:产业扶贫催奋进 共话黑茶新发展

2020年09月12日20:57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人民网长沙9月12日电 相约美丽茶乡,共襄金秋盛事。

湖南安化,一座湘中偏北、资水中游的小山城,是全国黑茶生产优势区域之一,素有“中国黑茶之乡”美誉。黑茶产业作为安化重点扶持发展的主导和支柱产业,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促进“中国黑茶之乡”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进一步扩大安化黑茶国内、国际影响力,弘扬黑茶文化,促进安化的黑茶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促进黑茶产业脱贫攻坚实践, 9月7日,“聚焦产业扶贫 助力乡村振兴”——2020全国主流媒体安化采风调研活动,在湖南省安化县万隆产业园拉开序幕。

来自中国报协、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法治日报、消费日报、中国食品报、新京报等众多中央、省、市媒体代表齐聚在这里,开启了为期两天的“安化黑茶”采风调研之行。

湖南华莱科研之路不止步

湖南华莱,作为安化县唯一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成立于2009年。初步形成了集种苗繁育、种植、科研、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备产业链,年生产销售黑茶达5.5万吨,累计上缴国家税收逾10亿元,累计捐资社会公益事业近6亿元,安排长期稳定就业人员4000余人,年工资总额逾1.5亿元,间接带动了安化黑茶产业年茶产业税收超过3个亿……

一连串傲人的数字展示,湖南华莱仅用了短短11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产业高质量发展,而这,“科研创新+智能生产”是强劲动力。

为此,8日下午,在结束了现代农业园展示馆的参观后,我们分别前往华莱万隆产业园黑茶初制加工车间、晾晒中心、精致加工车间、产品烘房、GMP黑茶深加工车间、产品研发中心(质量检测中心)考察调研,看“千两茶”制作工艺,听取华莱工作人员介绍茶产业科技赋能情况。

步入初制加工车间,首先看到的四条高标准、高规格、高质量的清洁化全自动流水生产线。据工作人员介绍,4条生产线的主要功能,是名优红茶、名优绿茶、黑毛茶、各类名优茶的初制加工。在GMP黑茶深加工车间,拥有四条全自动化标准化清洁化的生产线,包括茯砖袋泡茶生产线、天尖袋泡茶生产线、速溶黑茶生产线和茶叶全自动包装生产线。

在这里,每条生产线仅需6名工作人员,便可完成从投放物料到产品包装喷码的全生产流程,每分钟可生产420袋茶。其中茯砖袋泡茶生产线和天尖袋泡茶生产线是集光、机、电、气于一体的全国首条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可自动完成“物料输送、产品包装、产品检测、产品标识、整体控制”等五大板块的全部过程。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更好的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及产量。

身处科技时代,湖南华莱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从未止步,始终走在黑茶产业智能化、生态化的前沿,担当黑茶产业“领跑者”。同时,也在积极践行民族匠心精神,鼎立传承传统文化,保护和发扬千年积累的古老黑茶手工制作技艺。

未到安化之前,早有耳闻众多专家学者一致认定“千两茶”是:“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湖南有,湖南只有益阳有,益阳只有安化有”。

实地参观“千两茶”制作,其独一无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工作人员进一步讲解,“千两茶”以每卷(支)的茶叶净含量合老秤一千两而得名,外表由篾篓包装成花格状,故又被称为花卷茶。“千两茶”制作的第一步是制作外包装,用的是纯天然包装材料,最外面一层是竹篾做成的篓子,中层两层分别是棕片和蓼叶。这样的包装材料,待茶叶装入后,可以保持良好的通风性。然后是蒸茶,茶叶蒸好后,马上提包将茶叶放入篾篓中。然后是踩压整形。在现场,我们看到踩压环节至少需要五个壮劳力齐心协力,经过多次踩压、木压、抽紧、压条等步骤,每个千两茶的踩制耗时20多分钟才能完成。参观“千两茶”踩压过程中我们得知,“千两茶”的制作工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保密工艺之一。

除了在“千两茶”制作工艺上的传承和科技生产上的大力创新,湖南华莱还设立了产品研发中心(质量检测中心),该检测中心并于2019年7月挂牌成为安化黑茶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据介绍,研发中心均为拥有多年实际研发经验的研究员,中心的多数成员均具有丰富的黑茶产品研发经验,来自国内外著名学府和研发机构,其研发工作人员达八十余位,突出的人才优势大大提升了该产品研发中心的科技创新水平和自主研发能力。

据安化县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安化黑茶现已不仅是茶,因时间原因当天未能参观的花莱肤化妆品生产车间,专门生产面膜、洗发水、洗面奶等。据介绍,该日化用品的产线灌装车间洁净度达10万级,实验室洁净度达到1万级,车间具备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检验检测系统,拥有8条标准化生产作业流水线及一支经验丰富的化妆品技术管理和服务团队,是安化黑茶衍生品的科研成果高地。

唯创新者强,从进军黑茶到投产日化,华莱从未停止科研创新的步伐。花莱肤化妆品生产车间的建成,标志着华莱将在持续创新,从黑茶产业领先者迈向领导者的同时,开始在新的产业领域稳步迈进,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造血工程”让村民生活变了样

到了“黑茶之乡”,自然是要进茶山的。9日上午,我们一行跟随着华莱茶农小分队,伴随着密密交织的大雨,一起进了深山,前往位于安化县冷市镇高桥村风景秀丽、山峦起伏的水龙茶园。

水龙茶园享资水之秀美,纳山川之灵气。山上的工人告诉我们,山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三面环山,翠竹环绕,一面梯田缓缓延伸到半山腰,形成滋养茶树良好生长的大环境。对于茶园周边的高桥村民们来说,种茶,历来是祖辈们传下来的传统,也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多年以来,村民们就在这片山里种茶、采茶、制茶、卖茶,但一直是小打小闹,零零散散,没有销路,不能做成大产业,茶叶技术生产技术水平较低,价格也上不去,收入也不稳定。”32岁的村民黄雄告诉我们。

如何将这片荒山变金山,将绿叶变“金叶”,将茶叶“产业化”带动村子发展的更好?作为黑茶龙头企业,湖南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勇担社会责任,精心打造有机生态的水龙茶园,园内种植茶树苗近500万株,解决了周边100余名群众就业问题。在用工上,茶园尽力惠及贫困户,让其实现家门口就业,增加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现在村子里的村民基本都在这里干活,老年人可以锄草,采茶,择茶,一年平均收入有至少1-2万元。以前跟我这样的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自从华莱打造了这片水龙茶园,村子里20岁到40岁的青壮年,大部分都已经回了村。我们经华莱培训后,可以做技术,还可以自己进行部分代加工,一年收入8万元左右,村民们的生活也逐渐变了样。”黄雄说。

打工回乡进入华莱工作,华莱生技科主管张小刚也是其中之一。他说,“我的父母80多岁,且身患疾病,老婆身体也不好,儿子上学,全家经济来源全靠我。以前,我在沿海一带打工,家里照顾不了,收入也不稳定。后来进入华莱工作后,每天工作8小时,有了稳定收入,还可以照顾老人,现在儿子上了大学,老婆也在华莱保卫处上班,我们夫妻两口的年收入已经达到了9万元,不仅在2017年实现了脱贫,日子也开始富裕了起来。”

湖南华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严子棚告诉我们,湖南华莱通过生产运营环节进行全面梳理,筛选出能够让贫困群众参与其中的6大环节(选址、供应链、生产制造、产品、交通、员工就业),在此基础上建立精准扶贫项目管理体系,全力推进全产业链精准扶贫。

数据显示,湖南华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接帮扶的方式,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由公司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提供种苗和肥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种植保险、统一保价收购,帮扶冷市镇、羊角塘镇、龙塘乡等乡镇6049名贫困人口发展茶园基地5000亩;在江南镇马路新村设的产业扶贫基地,建成茶园基地8000亩,辐射周边镇村建成2万亩基地。

湖南华莱还坚持“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帮助茶农参与产业发展,实现“三次就业,三次获益”:在茶叶种植培管环节实现第一次就业,每工亩茶园年产值6000元,除去2000元生产成本,每亩效益4000元;一户农户建设一亩茶园就能基本实现脱贫,建设2亩茶园就能完全实现脱贫,1.1万名贫困农户因茶年人均增收达1800多元。茶农参与鲜叶采摘、黑毛茶初制加工实现第二次就业,每天采摘鮮叶收入可达70-120元,黑毛茶加工增值达到6-8元公斤。农户可利用农用时到茶企从事制茶、包装、检梗、销售等工作,实现第三次就业。保证茶农稳定就业,提升自主脱贫能力,全年创收,脱贫致富。真正变“输血功能”为“造血功能”,将“深山绿叶”打造成了山里百姓的黄金茶、致富茶。

安化茶旅文康融合奔小康

短短的两天采风调研之行,通过万隆茶馆座谈会,共话黑茶产业发展;调研安化县扶贫示范地黄石村,了解产业领路扶贫经验;参观安化黑茶现代农业园展示馆、安化黑茶博物馆,了解黑茶历史和文化;参观华莱企业万隆产业园,感受华莱“科研创新+智能生产”现代企业创新精神和“千两茶”古老手工制作技艺的民族匠心;参观水龙茶园,了解黑茶产业“造血工程”,将深山绿叶变百姓致富茶的扶贫示范经验等一系列活动,安化黑茶产业精准扶贫的一组组数据令人振奋,一幅幅美好生活的画面催人奋进。

此次,全国主流媒体代表来到安化,对安化精准扶贫印象如何?此次调研采风感受如何?我们从一两个细节就能窥略一二。

调研结束后,受邀媒体嘉宾们在安化县融媒体受访里,用“三个没想到”结束了这趟安化之行。

“没想到安化将一片小小的茶叶,做成了那么大的一个产业;没想到安化茶旅文康融合已经初步上路,而且已经做到了很好;没想到湖南华莱一个龙头企业,能对乡村振兴作出那么大的贡献。”

“三个没想到”是媒体嘉宾们对安化“聚焦产业扶贫 助力乡村振兴”的肯定,也是对安化茶旅文康融合建设进程的肯定。

安化县委书记刘勇会表示,“茶旅文康”产业融合发展是安化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推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安化坚持“茶为基础,旅为融合,文为内涵,康为延伸”的茶旅文康融合发展新模式,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全力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全力打造以“美茶颜、品茶点、走茶道、游茶园、食茶宴、赏茶戏、宿茶庄、忆茶事”为主题的24小时健康茶生活,有力谱写新时代“两山”理论在安化的生动实践的新篇章。(周小琴)

(责编:李淑静、唐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