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株洲:从一个村的规划看乡村振兴的发展与未来

2021年06月01日19:47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为服务村民复耕种粮,樟霞村进行水渠修缮。易蓉摄
为服务村民复耕种粮,樟霞村进行水渠修缮。易蓉摄

人民网长沙6月1日电 “脱贫”之后,“振兴”成为广袤乡村最为深切的期盼。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株洲市乡村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5月31日,荷塘区仙庾镇樟霞村,中家组、黄金组、皂甲组3个村组的村民们正各自忙碌着,搬砖、和水泥、挖渠……今年,这条3公里的“不能会车”村道将被拓宽成双车道。

“拓宽村组道路”,只是樟霞村“十四五”规划里要办的事项之一。

今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樟霞村也制定了“村级”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修路、修水渠、改良油茶林等30多项事务将在五年里陆续完成。

“议”出来的“规划”

这份规划,是带着“压力”产生的。

樟霞村是合并村,也是荷塘区面积最大的乡村,共计21个村组,2600余人,众口难调。“合村难合心,村里做事总有村民质疑有偏颇。”樟霞村党总支书记、村长黄四平说,“所以,每年要做什么事,让大家商议,减少矛盾。”

去年年底,刚上任的黄四平带头拟了一份初步规划,随后支村“两委”商议,召开村组组长会议……经过层层商议,“精挑细选”地组成了一份可操作性较强的“五年计划”,并在村部的公告栏进行公示,“白纸黑字”的承诺让全村2600多个村民都能看得见。

两型文化广场三年计划,面积10亩,所需资金100万元;上豹虎山塘修复,面积20亩;森林防火带,2公里/年;全村道路绿化维护……这份规划,34个事项,事情落实细分至年,分门别类,大到一条路的修缮,小到一棵树的维护,都在里面。

“这些事看着细小,但都是村民最看重的大事,关乎村里的发展。”黄四平解释说。

比如修森林防火带,是为了保护村里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万亩油茶林。

与其他村不同,樟霞村处于长株潭“绿心”腹地,在开发利用上规矩更严,只能“就地取材”谋发展。而村里的上万亩油茶林,是当地村民最大的收入来源。据统计,每年全村可产茶油10至15万斤以上,按照售价70元/斤,每年全村共有近千万元的收入。

山塘、水渠修复,是为村民复耕种粮服务。种田需要大量用水,村里必须要把这些水利设施做好。

还有10亩大小的两型文化广场,其实是村里一水泥厂退出“绿心”后的空荒地。

“村民电动车多,家里充电不安全,将这块空地建设成集直饮水设备、充电桩、篮球场、乡村大舞台等功能于一体的广场,便民又能让空荒地得到循环利用。”黄四平说。

就连村道旁的树,都关乎村民的“幸福感”。在这个“绿心村”,绵延9公里的村道树木,不仅让村民在散步时赏心悦目,也成为游客心目中的“颜值担当”。

黄四平解说着村子的“十四五”发展规划,描绘着村寨的发展美景,言辞间充满着对下一步如何衔接乡村振兴的决心与信心。

“做”出来的实事

规划在“纸上”,兑现了才是真的。

“十四五”开局之年,便有千亩油茶林改良、柘塘水库至下湾组水渠修复、日照中心设施建设等14项“承诺”,是要今年兑现的。

据介绍,村油茶林里很多老茶树日渐枯萎,产量非常低,要进行改良和抚育。由村里购买肥料和发放树苗,村民自行栽种,目前,不仅完成了1000多亩油茶林改良种植,还培育了4000亩新油茶林。

专为老年人设立的日照中心,如今也不只城里有,樟霞村也有。

樟霞村是镇里有名的长寿村,60岁以上的老人有五六百人,当子女外出务工时,村里老人需要一个被照顾和活动的空间。为此,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村部服务中心的一楼被改造成了日间照料中心,村里的老人可在那里进行阅读、观影、打球、下棋等活动。

除了规划里的“规定动作”,还有“自选动作”,村组拓宽道路就是其中之一。

原来,该村有部分村道不过3米宽,无法会车,给村民出行和村里发展都造成极大不便,一直是村里的烦心事。

不久前,有村民去到成都郫县区,将那里的“经验”带回了村里。在支村“两委”的组织下,目前,中家组、黄金组、皂甲组3个村组率先拓修,这三个村组村民不仅自发砍去树木,无偿贡献出拓修的土地,青苗无补偿,还自愿出钱,义务出工来修路。

“路修好了,以后游客们来樟霞村旅游、买茶油,就不担心车进不来了。”村民们纷纷称赞。

事情干得好不好,每一个村民都可以是这份规划的“评委”。

“划”出来的未来

事一件接着一件干,合村又合心的效果开始显现。

在拓宽村道上,村民们带头出资出力,你1000元,我5000元,村党总支部副书记凌志刚则捐了9000元钱,还利用自身人脉资源“化缘”,身体健朗的母亲也带头义务出工。

村里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民们积极响应,建起了“小三园”——果园、菜园、花园,门前屋后收拾的干净漂亮,村里的颜值更上一层楼。

“樟霞村田少山水多,走乡村旅游路线是最终的出路。”黄四平表示,这两年,苗木行情回落,村里种起了300亩的沃柑园、百亩蔬菜基地和四季果园。而开发虽囿于“绿心”,但村里也找到了新思路——将村里已有的老房进行出租改造成民宿,如此绿水青山也就成了“金山银山”。

接下来的五年里,其他村组还要进行道路拓宽,路灯也要陆续装上,村里的油茶产业也要搞起来……

黄四平表示,将用好政策,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把樟霞村的乡村旅游事业推上更高的发展水平。

樟霞村里的振兴故事还刚开始,但值得期待。(易蓉 刘雅倩)

(责编:李淑静、彭应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