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浏阳:智慧书屋 放飞乡村孩子的阅读梦

挑选了一本《斑羚飞渡》,浏阳市大围山镇东门完小4年级学生何云熙熟练地使用智能化自助借阅设备,扫码后完成借阅。自去年9月智慧书屋启动以来,她使用手中的借阅卡阅读了32本书籍,被其他同学称为“阅读达人”。
春日美如斯,正是读书时。今年4月23日是第27个“世界读书日”。依托浏阳市新华书店启动的书香校园·共享阅读工程,越来越多像何云熙一样来自乡村学校的学生,能享受到越来越丰富的阅读资源、越来越便捷的阅读体验。
据了解,从2020年9月开始,该市新华书店以“自助借阅+共享”的模式,助力创建校园“共享书屋”、班级“共享书角”,目前已在全市210所学校完成智慧书屋、书柜的建设,近9万名学生参与阅读计划,覆盖全市中小学生总人数的56.3%。
良性循环让学生多阅读
对于何云熙而言,由于大围山镇上没有大型书店,此前想买书、看书都要往城里跑。
“相比城区的学生,乡村孩子购书、看书的途径比较少,所以智慧书屋、书柜的建设也主要集中在乡村小学。”市新华书店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华书店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免费在校园内建设智慧书屋或书柜,学生以自愿的形式办理借阅卡,根据年级不同每期交费50至90元不等,在每个学期期末,还可以领取等值的图书或文具回家,而新的一学期书籍将进行更新,起到良性循环。
“花最少的钱,看更多的书。”东门完小校长廖尚麟算了一笔账,对于不少乡下学生而言,买课外书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智慧书屋启动后,学生只需要花两到三本书的钱,就能阅读几十本不同的书籍。
这样的优势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多还会更加明显。古港完小是一所拥有1700多名学生的大学校,“智慧书屋在学校建成后广受学生的喜爱,95%的学生都办理了自助借阅卡,书屋里的书籍累计多达6000多册。”古港完小副校长王芳说,为了增加书籍的种类,学校还和新华书店约定,将书籍的更新频次改为一学期多次,减少同样书籍的册数,提供更多不同的书籍给学生阅读。
大数据驱动学生“慧”阅读
“通过手机我就能看到儿子最近借阅了什么书籍,还能看到他的阅读笔记。”家长肖女士的两个孩子都就读于东门完小,对于智慧书屋这个项目她赞不绝口。
借助信息技术,智慧书屋会实时记录每个学校每名学生的借阅记录,家长通过“浏阳新华书店”微信公众号就能查阅孩子的阅读痕迹。
“这有助于亲子互动,每隔一段时间我都和孩子交流他所阅读的书籍,我发现他们比以前更爱看书了。”肖女士说。
与此同时,这些大数据还面向学校老师和教育部门开放。借阅数量最多的书籍、借阅书籍最多的班级、借阅书籍最多的学生等数据一目了然。
“根据这些数据我能精准分析学生的阅读喜好,对他们进行阅读上的指导。”东门完小三年级语文教师杜华艳每周都会打开智慧书屋的后台,观察学生的借阅数据,“我会及时鼓励借阅书籍多的学生,让他在班级里形成示范,带动全班的阅读氛围。”
通过这些数据,学校还广泛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少年”评选活动,并积极鼓励大家分享读书心得、读书笔记,形成校园里的“豆瓣书评”。
而各个学校也充分结合学校实际,在智慧书屋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指导课,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近期的读书心得,老师则适时进行点评,引导大家将书本里的知识入脑入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刘谢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