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寧鄉:交通更通達 鄉村更暢通 出行更智能

公路不通,流通不活,商品不暢。
“要致富、先修路”和“道路通、百業興”成為寧鄉人民的共識。長寧輕軌等重大項目成立專班穩步推進,長吉高速即將啟動建設,助力推進渝長廈高鐵、寧韶高速建設,積極謀劃普瑞大道西延線、G240改線,又好又快推進北橫線、G354項目建設,完成黃龍公路、金唐公路二期、五巷公路等項目建設,提速實現主城區融入“長沙半小時交通圈”,每個鄉鎮“15分鐘上高速”﹔積極推進農村公路建設,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交通基礎﹔建設“兩客”車輛智能監管平台,極大降低“兩客”車輛駕駛員的不安全駕駛行為……近年來,寧鄉打出“組合拳”,奮力推動交通事業高質量發展,繪就交通事業發展新畫卷。
交通更通達
自古以來,人民的生活就與交通息息相關。可以說,交通狀況如何,成了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顯著標志。如今,驅車進入寧鄉城區,寬闊的柏油馬路、如織的人流和車流,無不讓人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激昂活力。從城區上空俯瞰,寧鄉大道貫穿南北,金洲大道、岳寧大道、
319道橫貫東西,許廣、長張、長芷(原長韶婁段)、華常(原婁益段)、寧韶等高速公路相接環擁,石長鐵路和即將建成通車的渝長廈高鐵跨江穿城,一環路、二環路、三環路撐起城市主骨架……城區道路骨架網描摹出寧鄉城區的輪廓,儼然一幅現代中型城市的工筆畫。
近日,常益長鐵路益陽至長沙段正式進入試運行階段,作為常益長鐵路的其中一個站點,也是便捷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項目,渝長廈高鐵常益長段寧鄉西站的建設一直備受關注。建成后,寧鄉至長沙運行時間僅
10分鐘。截至目前,寧鄉西站已完成全部裝飾裝修工程。西站站房主體採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候車廳屋蓋為鋼桁架結構,部分屋面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其內部裝飾亦同樣選用四羊方尊造型進行演繹,將文化符號與傳統色彩引入候車大廳空間,加深旅客對寧鄉這座城市的印象以及青銅文化的認知。
“金唐公路能讓沿線鄉鎮群眾在
20分鐘內進入快速交通體系,極大地解決寧鄉中西部交通不暢不優的問題,對促進寧鄉經濟社會發展、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意義。”項目負責人表示,金唐公路項目實行分期建設,項目一期已於2017年通車,項目二期已於2021年10月1日通車。項目二期起於岳寧大道鳳凰山互通,止於南壩公路,全長15.2公裡,為一級公路,路面寬度31米,雙向六車道,設計速度80公裡/小時,全線有大、中、小橋梁16座,串聯沿線數個旅游景點,方便夏鐸鋪鎮、壩塘鎮、資福鎮等沿線鄉鎮(街道)群眾出行,大大減少城區交通壓力。
“一到放假,我都要從長沙自駕回鄉下,最開始走
319國道和金洲大道,經常堵車,走得慢,每次至少都要3個小時以上。現在基本上都是走岳寧大道,時間省了近一半。”巷子口鎮直田村村民李樂每個周末都要從長沙趕回老家,隨著岳寧大道的通車和黃龍公路、五巷公路的提質改造,他親身體驗到了交通的日益便捷。特別是岳寧大道的建成,大大縮短了寧鄉與長沙中心城區的距離,是寧鄉實現“東進融城”的一條重要骨干道路。
“2000年以前,過南門橋為進城,過汽車老站為出城。不過一公裡多路,點燃一支煙,繞城走一圈。
”戴國光是城市交通發展的見証者,他不勝感慨:“如今,城區道路北拓南聯、東延西改,建成面積達到70多平方公裡、常住人口40余萬人的宜居宜業宜游之城,太不容易了!”
鄉村更暢通
鄉村要振興,基礎在交通,農村公路是全市交通的
“毛細血管”。近年來,“四好農村路”是寧鄉廣大農村投入最多、成效最大、變化最明顯的實事工程,也是廣大群眾關注最多、感受最深、影響最直接的民生工程,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脫貧攻堅戰、鄉村旅游方面效果顯著。2021年,寧鄉完成農村公路建設789公裡,其中省規旅游資源產業路項目86公裡、省規農村公路安防270公裡、市規提質改造194公裡、市規農村公路安防179公裡、市本級通組公路全覆蓋60公裡,改造危橋20座,實現全市組組通硬化路。
每到周末,夏鐸鋪鎮天馬新村石侖關景區都會有不少游客。原來,隨著
“四好農村路”建設的推進,全市交通“毛細血管”越來越暢通。各鄉鎮(街道)涌現出關山古鎮、香山公園、童牧谷、石侖關等鄉村旅游景區,吸引大批市民周末下鄉游玩,幫助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全市旅游產業邁出新步伐。
“通過農村公路建設
‘雙投’模式,村裡的道路基本完成硬化,出行方便多了。”走在村裡的水泥路上,花明樓鎮花明樓村黨總支書記陶湘黔臉上樂開了花,原來該村在“雙投”模式下建成的16.9公裡村(組)道路已投入使用。
“公司的發展離不開
‘四好農村路’!”貪吃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丁偉站在公司位於大成橋鎮鵲山村生產基地的大門口,看著寬敞整潔的“四好農村路”感慨不已。據了解,利用便捷發達的農村公路優勢,鵲山村先后引進貪吃俠、“番茄聯合國”等產業發展項目。村內成片的稻蝦混養田、魚蝦養殖池塘、水果種植林隨處可見,整潔寬敞的“四好農村路”穿插其中。
“新建設的村組道路不僅方便交通出行,還有利於產業發展
!”近日,道林鎮龍泉湖村群聯組村民朱戰武介紹,他依托新建設的農村公路發展了佔地50畝的果園。據悉,近年來,寧鄉市突出做好道路交通專項扶貧工作,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托起了村民的脫貧夢、致富夢。其中,龍泉湖村道路交通專項扶貧項目全長1.36公裡,受益村民達500多人,建成后不少外出務工的年輕人紛紛返鄉創業,在當地發展果園、開辦農家樂。
出行更智能
近年來,為方便市民出行,寧鄉市積極建設智能公交系統。目前,寧鄉市在城區數十個公交站點,用電子公交站牌替代了傳統的公交站牌,實時公布公交運行情況和到站信息等,讓乘客不再盲目等車。與此同時,通過歸集和應用交通大數據,在
“智慧寧鄉”APP提供市內公交車線路、公交車的線路查詢、實時公交、出行提示等服務。
走近位於市民之家站的電子公交站牌,發現該站牌時刻滾動播放所有經過該站的公交線路圖,並有高清攝像頭實時監控公交站台周邊的客流、車流和治安狀況,市民在候車期間可以隨時隨地查看公交車實時位置信息,避免擔心錯過公交車的情況發生。在市民之家站候車的張立勛老人表示:
“乘公交最擔心的就是等車,特別是在寒風中等車,也不知道車何時來,感覺很難熬。而現在有了電子站牌,看一眼就能知道公交車到哪了,真的很方便!”
困了瞇一下乃是人之常情,但是,若這情況發生在正在駕駛車子的駕駛員身上,將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而現在,當全市
“兩客”車輛、公交車輛駕駛室前方的攝像頭捕捉到駕駛員在打哈欠時,“兩客”車輛智能監管系統會立即監測到這一情況並發出報警:“您已疲勞駕駛,請停車休息。”從而幫助駕駛員走出“困”境。龍驤公司駕駛員徐義文是一名擁有多年駕齡的駕駛員,他表示:“多年的駕駛生涯,讓我養成邊駕駛邊吸煙提神的不文明習慣。現在我在駕車時吸煙,就會收到智能監管系統的實時語音提醒,智能監管系統幫助我改掉了不文明習慣。”
據悉,
“兩客”車輛智能監管系統與傳統車載監控相比,能時時刻刻對駕駛員駕駛中的不安全行為進行主動語音提醒,減少安全隱患,預防事故發生。智能監管系統的提醒范圍包括駕駛員接打手持電話、生理疲勞、玩手機、吸煙、超時駕駛、未巡檢乘客安全帶、不目視前方、不規范變更車道等十多項不文明、不安全行為。寧鄉市公共交通事務中心和有關車企均能通過智能監管系統,實時了解駕駛員駕駛狀況。(李先強、 李向、陳苗)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