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創新七十載 踔厲奮發向未來
——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70年發展紀實

七十載春華秋實,鐫刻非凡印記。
作為湖南建設投資集團旗下的排頭兵,成立70周年的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簡稱“湖南六建”)初心不改,勵精圖治,愈發生機勃勃,奮力朝著一流企業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邁進。
回望來時路,僅20萬元資產起家的湖南六建,歷經艱難求進、快速擴張、轉型跨越,如今年經營規模達400億元,年產值逾300億元,年繳稅逾7億元,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湖南貢獻力量。
建筑是凝固的音符,見証著時代的變遷,也見証著湖南六建的發展壯大。湖南烈士公園紀念塔、“中國第一窯”湘鄉水泥廠、長沙火車站、賀龍體育場、三亞鳳凰島養生度假中心、援塞內加爾競技摔跤場……70年來,湖南六建扎根瀟湘熱土,征戰神州大地,揚威五湖四海,創下中國建造的輝煌成績。
七十年來,湖南六建完成企業總產值2386億元、建筑業產值2177億元,創造利潤35億元,近十年上交稅收60.34億元,交出了一份閃亮的成績單。
七十年來,湖南六建連續22年榮膺魯班獎39項,獲國家優質工程獎6項及其他國家級、省部級專業獎數百項﹔獲得全國優秀施工企業、全國誠信典型企業、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等國家級綜合榮譽200余項,獲湖南省建筑強企、湖南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湖南省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等省級綜合榮譽1500余項,施工技術員張珍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20人榮獲國家級和省部級勞動模范,為跨越發展積蓄了磅礡力量。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沒有等來的輝煌,隻有拼來的精彩。70年取得的每一點成績,都是全體湖南六建人不畏艱辛、奮力拼搏的結果。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六建人將緊握時代“接力棒”,以決戰的姿態劈波斬浪,不辱使命,擔當作為,在湖南建設投資集團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打硬仗、打惡仗、打苦仗、打勝仗”的六建鐵軍精神引領下,以“闖創干”的勁頭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力爭在新征程上踏出一條非凡之路。
乘風破浪——
搏擊市場,勇立發展潮頭
七十年,一代代六建人矢志不渝、拼搏奮進,實現了由小變大、由弱變強、逐級飛躍,營業收入從幾百萬元到超200億元,走出了一條追求卓越、不斷蝶變的跨越式發展之路。
上世紀80年代初,湖南六建緊跟改革開放步伐,提出“跟著投資導向走,圍繞市場熱點轉”經營戰略,開始走出長沙,南下特區、進軍海南、挺進北京,先后承接深圳芙蓉大廈、海南天宇大廈、北京密東廣場等重要工程,吹響了向省內其他市州和全國進軍的號角。如今,市場布局輻射全國3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湖南各市州,經營規模也不斷擴大——2011年,突破100億元﹔2016年,突破200億元﹔2021年,突破400億元大關。
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湖南六建在京津冀、雄安新區、海南自貿港、新疆等國家重大戰略區域,主動優化完善市場經營布局,搶抓發展機遇,承接了北京西城區老舊小區改造、雄安新區容城菜市場改造工程、海南成美國際醫院、新疆S232布爾津至喀納斯機場段公路等重要工程。
聚焦高端拓展,在超高層領域,湖南六建建成了廣東番禺第一高樓奧園國際中心(198.3米),在當地引起極大轟動。2019年,郴州248米超高層郴州錦馬時代中心開工,再次刷新城市天際線。在大型公建領域,打造了一批如湖南美術館、醴陵陶瓷會展館、懷化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等有影響力的重點項目。在基建領域,“三干兩軌”重點工程潭州大道快速化改造(湘潭段)助力長株潭實現“半小時經濟圈”,永順縣溪州大道、司城西路、溪洲隧道及地下綜合管廊項目書寫“地下長龍”奇跡。在新興領域,緊跟發展趨勢,建設了上海建發物流園、鳳台縣顧橋鎮水面光伏電站、長沙地鐵2號線西延二期工程映日路站土建項目。
拓展投融資業務,在地產開發、產業自投、PPP、片區開發、合資經營等方面持續發力。長沙科大佳園是以“代征、代建、代售”方式實施的典型代表,六建產業園是完善產業鏈的重要一環,長沙經開區產業員工生活配套園是公司PPP項目中的示范典型,也是湖南省最大的公租房項目,崇左片區開發開創了“崇左模式”,逐步實現小投資帶動大施工。
開拓海外市場,湖南六建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邁出國門,在湖南省人民政府的帶領下援建過也門、布基拉法索等項目。2016年6月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號召下,海外市場重裝起航,業務遍布西非、東南非、東南亞、中東等地區,承接了援塞內加爾競技摔跤場、中馬友誼大橋連接道路擴建、援塞舌爾廣電中心等多個重點項目。
近兩年,面對來勢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湖南六建迅速調整狀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斷提升營銷品質。
2022年,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以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為強勁動力,以七比七賽“百日攻堅”勞動競賽為抓手,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改革發展工作,態勢蒸蒸日上。1-10月,承接任務量323.82億元,完成企業總產值203.43億元,預計實現營業收入190億元,繳納稅費5.43億元。項目質效不斷提升,承接公招項目67個,工程量佔總量的48.38%﹔承接EPC項目28個,工程量佔總量的27%。重大項目攻堅有力,拿下超10億項目9個,包括瑞金經開區准廠房EPC工程、科特迪瓦農產品加工廠項目、貴州理工學院新校區項目等。
破繭成蝶——
改革圖強,激活內生動力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湖南六建的發展之路也是改革圖強的探索之路。
上個世紀末,湖南六建首推“三層(管理層、勞務層、供應層)分離”和項目全額承包制,這是全省乃至全國同行中的創舉,使項目班子的責權利得到了有機統一﹔進入新世紀,開省內建筑企業資本運營之先河,相繼成立了17個專業子公司、13家區域分公司,推動企業從低端的單一經營型向高端的復合經營型轉變,經營觸角向房地產、鋼結構、機電安裝、設計等產業和專業延伸﹔2009年,提出“兩個回歸”戰略,實行效益中心回歸法人,項目主權回歸法人,推動項目實現目標管理,並積極介入BT投資項目,使得大項目經營能力、專業板塊實力、投資開發能力都明顯增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著國內經濟發展新常態,湖南六建堅持“創新、轉型、升級”發展戰略,推行目標制示范性項目管理改革,各項經濟技術指標任務均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當前,湖南六建全面完成了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改革工作,總台賬56項,完成率100%。未來已來,改革的腳步永不停息——
著力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優化治理體系,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規范董事會建設,推行外部董事制度﹔
著力調整優化組織機構,根據建設集約高效機關原則,出台《總部機構改革實施方案》和《分子公司機構改革實施方案》,確保三項制度改革落實落地﹔
著力提升公司管理能力,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行動,編制管理標准化分冊……
從肩挑人抬,到機械化、科技化施工,從簡陋工棚到質量標准化示范工地,從“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到現在的綠色施工,改革創新的基因流淌在每個六建人血液裡。
日新月異——
創新驅動,匯聚蓬勃力量
大道行思,取則致遠。湖南六建改革發展、砥礪前行的每一步,都講述著創新求變、綠色發展的精彩故事。
“我們不僅要建造綠色環保的房子,更要建造‘會呼吸’的房子。” 10月25日下午,黨的二十大代表、湖南六建施工技術員張珍剛剛回到工作崗位(長沙機場改擴建工程項目),就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
近日,在項目技術部辦公室,張珍和同事們一起討論起磁浮和地鐵壓覆區施工BIM技術運用問題。她介紹,項目通過運用BIM技術,讓施工變得可視化,通過三維信息模型提前預演人、材、機資源需求、施工區域時序的合理性,科學組織現場分塊施工,合理組織土方開挖及運輸路線,使施工效率提高約30%。為順應“雙碳”目標,持續深化綠色建造試點,湖南六建要求今年所有新開項目都要進行碳排放計算和採用減碳節能措施。
六建產業園一期項目,作為湖南建投集團第一批綠色建造試點項目和第一批碳達峰碳中和先進典型案例,在前期規劃以及施工過程中通過貫徹落實綠色施工、使用綠色建材、採取建筑垃圾減量等碳減排措施,累計節約施工成本約380.56萬元,累計減少碳排放量約1221.23噸,減碳降耗增效,促進實現綠色發展。
爭當創新發展排頭兵,勇當原創技術策源地。早在“十一五”期間,湖南六建就獲得“全國建筑業科技進步與技術創新先進企業”榮譽﹔2017年起,連續5年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近年來先后獲得國家級科學進步獎1項,國家級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3項,國家級綠色施工示范工程2項,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綠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2項,獲國際專利1項,國家發明專利7項,國家級工法5項,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引領。
高舉旗幟——
忠誠奉獻,挺起大國脊梁
70年來,湖南六建始終傳承“紅色基因”,堅定黨的核心領導,堅持“大學習、大文化、大團隊”和“實際、實用、實效”的黨建理念,把黨建作為改革發展的先導工程,推動黨建工作與企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近兩年,被授予“全省黨建工作示范點”,榮獲省文明單位、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凝聚磅礡力量。
70年來,湖南六建始終緊跟黨和國家戰略部署,秉承“為國擔當、為民奉獻、為湘添彩”初心使命,建功“一五”、苦戰三線、揚名特區、布局全國、出征海外,出色完成各個時期的歷史重任,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大敘事中書寫出一頁頁平凡又非凡的篇章。
1952年,新中國百業待興,為適應“一五”時期社會主義建設需要,湖南省人民政府建筑工程局建筑公司(湖南六建前身)應運而生,這是湖南省第一家省屬國營施工企業。期間,先后承建了省政協辦公大樓、大托鋪飛機場、省郵電大樓等大型工程,肩負起了建設新中國和新湖南的歷史使命。
20世紀60年代,為響應黨中央“好人好馬上三線,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偉大號召,2088名六建干部職工先后進山區、入洞庭,建成了桃源棉紡織廠、澧縣糧庫、益陽橡膠機械廠等一批民用、工用工程,以戰天斗地的氣概為促進中西部地區工業化發展進程奉獻力量。
2003年“非典”來襲,湖南六建臨危受命,突擊湖南省首家非典治療定點醫院安沙醫院建設任務,500余名干部職工不眠不休,不掉隊、不叫苦,僅用168小時完成突擊任務,創造了奇跡。
2008年汶川地震后,公司帶隊湖南建設系統抗震救災施工救援隊火速奔赴汶川,進行了兩個多月的場地平整、廢墟清理、渣土運輸、危房拆除等抗震救災工作,並出色完成近1300套安置房的建設任務。
2017年,受省委省政府委托,湖南六建承擔了9個縣89個安置點901棟共105.45萬平方米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設,守住了3萬余易地扶貧群眾的心,為精准扶貧的湖南答卷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湖南六建聞令而動,聽令而行,積極參與各地防疫應急項目建設,高效高質完成了5座方艙醫院建設。2020年9月25日,更是組織包機從塞舌爾直飛長沙,平安接回滯留島上的華人華僑。“戰場”遠不隻在此,全司100余個項目、1000余名職工隊伍廣泛與所在地政府、社區、醫院聯動,筑起一道道堅固防線。
抗洪搶險、災區援建、定點扶貧、捐資助學……湖南六建以消費幫扶、教育幫扶、產業幫扶、就業幫扶、黨建幫扶為抓手,累計投入2000余萬元﹔助力“六穩”“六保”,每年帶動上下游數千人就業﹔打造“志願者聯盟”“星星之火”志願品牌,每年開展志願公益服務近百次,彰顯國有企業的忠誠與擔當。
闊步“十四五”新征程,湖南六建黨委書記、董事長董范君表示,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始終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全面實施“12538”總體發展戰略,以“做強房建市政、做優投融資、做大專業工程、做精基礎管理、做活企業文化”作為核心發展思路,大力推行“產業經營+資本運作”雙輪驅動,形成多元化發展格局,推動企業向效益型、質量型、資本和技術密集型企業轉型升級,將公司打造成集設計、投融資、施工、運營、維護等建筑價值鏈一體化的國內一流且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總承包商,力爭“十四五”末進入中國企業500強,為湖南建設投資集團建設“世界一流建設投資企業”總目標努力奮斗!
征途漫漫,唯有奮斗。敢於拼搏的湖南六建人向著更加美好的明天,奮力前行……(劉奕楠 胡信鬆 趙志勇 李速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