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市州縣域

常德鼎城打造秸稈綜合利用綠色產業鏈

2022年11月30日14:03 |
小字號

倉庫內收獲滿滿的秸稈。李根 攝
倉庫內收獲滿滿的秸稈。李根 攝

位於洞庭湖湖區的常德市鼎城區農業資源稟賦優越,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今年,鼎城區以創建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為契機,在大力推廣秸稈粉碎還田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推進秸稈五化利用,走出了一條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多方共贏的秸稈綜合利用新路子,有力實現了環境改善、農民增收、村集體受益的目標。

無害化利用,讓環境得到改善

秋收過后,走進鼎城區石公橋鎮三興村的晚稻示范基地,一台水稻秸稈打捆機在田間忙個不停,一堆堆水稻秸稈被吸進打捆機的“肚子”,經過打包,“吐”出一捆捆圓柱形的草包,田間地頭瞬間變得干淨整潔,引來不少群眾的駐足圍觀。

“以前稻子收完后,秸稈有的留在田間,造成秋冬農業生產田間作業很不方便,有的一燒了之影響環境,有的移至在田邊、溝邊、屋邊亂堆亂放,既不美觀,又不安全,現在好了,打捆機‘一鍵打包’,還能賣不少錢呢!”“還有這種變廢為寶的機器,發個朋友圈讓大家都看看……”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討論著今昔處理的秸稈的新變化。

在鼎城區,過剩的秸稈“享受”的是綜合利用“一條龍服務”。這些秸稈將會有專門的隊伍進行處理,要麼收購人上門“打包帶走”,要麼在田間地頭粉碎還田,以飼料化、肥料化形式進行綜合利用,讓小秸稈變廢為寶,有效減少環境污染。如今,天藍水清、秀麗靚美的鼎城鄉村處處煥發著勃勃生機。

利益化聯結,讓農民實現增收

“想把秸稈綜合利用長久地推行下去,關鍵還是要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鼎城區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鼎城區鼓勵和引導全區種糧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秸稈回收、儲運、離田利用,通過飼料化、肥料化、原料化、燃料化、基料化等多種途徑,將“生態包袱”變成“綠色財富”。

“這些淡黃色帶點青色的秸稈是品質優等的飼料,很受牛羊養殖戶的歡迎。”走進鼎城區興泰農業合作社,濃濃的秸稈清香扑面而來,合作社負責人肖龍介紹,合作社今年建成了2000多平方米的倉庫和4000多平方米的晒場,現已收購秸稈近2萬噸,品質優等的秸稈以每噸480元左右的價格賣給牛羊養殖場作飼料,品質差些的秸稈則以每噸280元左右的價格賣給電廠做燃料或有機肥廠作原料。玉米等農作物秸稈先進行青貯再銷售。

“今年,我1000畝稻田的秸稈增收3萬多元。”鼎城區鎮德橋鎮種糧大戶雷明正高興地說,“以往秸稈是不敢燒,現在是舍不得燒了。”

制度化分紅,讓村集體持續受益

“轟!轟!轟!”一捆捆秸稈“吞”進去,幾分鐘后,原本散碎的秸稈就變成了打包好的方塊不斷從機器中“吐”了出來。望著眼前熱鬧的收集景象,鼎城區石公橋鎮夾堤口社區黨支部書記方明華喜出望外。

原來,夾堤口社區曾是一個集體經濟薄弱村,村裡的集體經濟收入幾乎為零。今年,夾堤口社區與昌農合作社簽下三年合同,由社區入股5萬元採購了一台沃德打捆機,如今這台機器已經為村裡收集了近1000噸秸稈。“村裡每年能有2萬元分紅,合作社也減輕了資金壓力,這是雙贏的好事!”方明華高興地說。 

小秸稈鼓了村集體經濟“錢袋子”。今年,鼎城區選取13個重點鄉鎮,支持集體經濟薄弱村自願購買機械入股合作社,獲取收割稻谷和秸稈等作業分紅。如今,全區村級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下的薄弱村已經全部清零。

“全面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既可以改善環境、促進農民增收,還可以降低田間病虫災害,促進冬季油菜生產。”鼎城區農業農村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魯光貴介紹,截至11月底,今年鼎城區已完成各類秸稈收集近6萬噸,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1%。下一步,該區將持續做好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實現秸稈資源轉化升值,讓農民和企業增收,為生態環境保護減負。(陳杰 李根)

來源:鼎城區農業農村局

(責編:李淑靜、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