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人民時評

智能建造與智能制造〝雙輪驅動〝,推動城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專訪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鄭建新

2022年12月03日18:39 | 來源:新湖南
小字號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發展綠色低碳產業”。運用數字技術,賦能“中國制造”“中國建造”,是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國之大者”。

智能建造是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工業化建造技術深度融合形成的工程建造創新模式。發展智能建造,必將推動建筑全領域高質量發展﹔必將推動節能減排、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必將推動現代建筑智能建造與現代工業智能制造“雙輪驅動”高質量發展﹔必將推動勞動密集向人工智能轉型高質量發展﹔必將推動建造湘軍、智造湘軍走向“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11月9日,長沙成功入選住建部公布的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名單,意味著長沙緊跟國家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步伐,吹響了“智能建造·筑夢星城”沖鋒號。目前長沙已形成完整的建筑工業化產業鏈條,裝配式建筑產業實力雄厚、全國領先。

長沙智能建造發展方面有哪些基礎優勢?未來發展前景如何?近日,筆者專訪了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鄭建新。

發展智能建造,長沙有三大優勢

問: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日印發的通知,長沙等24個城市入選智能建造試點城市。近年來,長沙智能建造發展方面有哪些基礎優勢?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鄭建新:隨著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的快速發展,工程建造領域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日益明顯,智能建造產業方興未艾,已成為引領建筑業轉型升級的前沿賽道。通過近些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實踐,長沙智能建造發展已初具規模,形成了一定的先發優勢。長沙作為智能建造試點城市,我認為要從三個方面來認識和把握智能建造產業的發展:

這是一個基礎堅實、大有可為的優勢產業。對於智能建造產業來講,裝配式建筑既是重要載體,也是主要抓手。目前,我市裝配式建筑發展已初具規模。截至2021年,全市裝配式建筑產值已突破1000億元,省內外行業總產值已超2000億元﹔產業鏈上下游骨干企業達400余家,在全國布局的裝配式制造基地170多個,覆蓋22個省、150個城市﹔長沙先后成為全國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國家鋼結構裝配式住宅試點城市、全國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試點城市,連續5年成功舉辦國際裝配式建筑與工程技術博覽會。同時,與兄弟城市相比,長沙的裝配式建筑發展具有一定的優勢,發展已走在全國前列。在國家大力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長沙智能建造產業發展已具備良好的基礎,形成了先發優勢,大有可為。

這是一個綠色智能、潛力巨大的朝陽產業。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向縱深發展,建筑業傳統建造方式受到較大沖擊,迫切需要大力發展智能建造產業,引領帶動建筑業轉型升級。2020年7月,住建部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建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設各環節應用,構建涵蓋全產業鏈融合一體的智能建造產業體系,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和持續健康發展。今年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進一步強調,要完善智能建造政策和產業體系,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2022年新建建筑中裝配式建筑面積佔比要達到25%以上。從長沙的實際情況看,建筑生產方式的革新還剛剛起步,全市裝配式建筑產值佔建筑業總產值的比例還不大,建筑業轉型升級還任重道遠。智能建造作為一種綠色兩型、智能集約的建筑產業,既是建筑業轉型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現實所需,更是長沙搶佔建筑業發展制高點的戰略選擇,前景十分廣闊,發展潛力巨大。

這是一個產業關聯度大、帶動能力強的新興產業。智能建造產業具有科技含量高、產業關聯度大、帶動能力強等特點,可以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跨領域、全方位、多層次的產業深度融合提供應用場景。發展智能建造產業既具有巨大的投資需求,又能帶動龐大的消費市場,乘數效應顯著,有助於有效拉動內需,是當前應對疫情影響、緩解經濟下行壓力、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的重要手段,也是培育經濟增長點、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的有力舉措。

長沙將從六個方面進行試點

問:作為智能建造試點城市,下階段,長沙將重點從哪些方面做好試點工作,發展智能建造產業?

鄭建新:發展智能建造,對於加快建筑方式轉變,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和綠色低碳發展意義重大。在國家積極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長沙加快發展壯大智能建造,率先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智能建造產業高地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其興可待。下一步,長沙將搶抓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建設機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緊跟國家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步伐,加快構建涵蓋科研、設計、生產加工、施工裝配、運營等全產業鏈融合一體的智能建造產業體系,實現建筑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引領和綠色低碳發展的目標。我們重點將抓好六個方面:

一是強化創新引領。依托“三區兩山兩中心”等創新平台,高標准建設一批新型建筑工業化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基地,完善校政企協同創新機制,強化產學研用深度融合,重點加大智能建造和建筑工業化基礎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建造全過程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移動通信、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集成與創新應用。同時,立足長沙智能建造與新型工業化發展基礎優勢,研究設計、生產、施工、運維、造價等環節的智能建造技術標准體系。此外,積極推動建造管理模式創新,大力推廣EMPC項目管理模式,實現從研發到設計、生產、裝配、施工全流程貫通。據測算,EMPC模式的裝配式建筑項目,可提升設計效率50%以上、生產效率40%以上,縮減項目工期30%以上。

二是強化數字賦能。數字化、信息化既是智能建造的重要標志,也是推動智能建造發展的重要“引擎”。長沙創新建設面向行業的智慧設計、建造與運維的建筑產業互聯網平台,正在打造全國首個綠色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筑夢雲”平台。下一步,長沙將進一步建好用好“筑夢雲”平台,推進工業互聯網平台在建筑領域的融合應用,推廣應用鋼結構構件智能制造生產線和預制混凝土構件智能生產線﹔同時,推進數字化設計體系建設,統籌建筑結構、機電設備、裝配施工、裝飾裝修,推行一體化集成設計﹔加快推動部品部件生產數字化、建筑施工驗收數字化升級,推廣應用數字化技術、系統集成技術和智能化裝備,以數字化、信息化為智能建造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

三是強化龍頭帶動。長沙將充分發揮技術線路優勢,以智能建造核心技術路線為引領,著力推動一批施工、設計、生產型企業等強強聯合,在“數字化設計”“自動化生產”“智能化施工”等領域重點培育打造一批頭部企業,以工程總承包企業為“1個核心”,設計、生產企業為“2個重點”,多元數字化企業深度參與的“1+2+N”開放型發展模式,組建一批有影響力的智能建造企業艦隊。同時,推動企業梯度培育,出台綠色智能建造“專精特新”“綠建新材”類企業的評價辦法,培育發展更多的智能建造“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獨角獸企業,重點扶持一批有基礎、有潛力的智能建造企業上市,做大做優智能建造企業矩陣。

四是強化跨界融合。智能建造是引領建筑業全面轉型升級的前沿賽道,與其他產業、行業融通發展空間廣闊、潛力巨大。長沙將堅持“跨界融合、協同發展”的理念,充分發揮先進制造、文化創意等產業優勢,重點推動智能建造與智能制造聯動發展,智能建造與視頻文創深度融合,構建協同創新、雙向賦能、生態融通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同時,以市場和需求為導向,建立智能建造產業與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工程機械、軌道交通、高端裝備等重點產業的供需對接平台和融通合作機制,積極拓展“智能建造+”“+智能建造”,著力在智慧應急、城市生命線、智慧城市CIM/BIM、數字鄉村、智慧社區、智慧園區、城市運管服務等領域大力推廣智能建造場景應用,促進智能建造產業加快發展壯大。

五是強化政策支持。智能建造是涵蓋多項生產要素的產業模式升級,單一政策無法實現整體性的保障作用。長沙圍繞智能建造在招投標、工程計價、科技創新、技術評價、人才培育、建筑產業互聯網、產業培育、試點項目、宣傳推廣等領域的配套要求,建立了“1+11”的工作任務清單。下一步,我們將建立健全土地、規劃、金融、科技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完善跨行業多方協作機制,使現有各類產業支持政策進一步向智能建造領域傾斜,為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提供集成式的政策體系保障。

六是強化人才培育。目前,全國智能建造領域既懂技術又懂建筑工業化智能化數字化的復合型人才十分緊缺。長沙將充分用好“人才政策升級版45條”等人才政策,完善智能建造人才培育的相關政策措施,推動智能建造全鏈條人才培育,引進和培養更多的智能建造復合型人才,同時支持鼓勵骨干企業、重點高校和科研院所依托專業課程設置、重大科研項目和示范應用工程,組建智能建造領域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點,形成源源不斷的技術創新動能,培養一批行業領軍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產業工人隊伍,為智能建造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王 文)

(責編:唐李晗、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