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亮三湘小康路:为湖南农村脱贫致富提供全方位支持

2021年05月27日10:04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国网湖南电力员工开展农网改造升级。受访者供图
国网湖南电力员工开展农网改造升级。受访者供图

人民网长沙5月27日电 “十三五”期间,投资411.6亿元,提前一年全面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任务,实现村村通动力电。

全面保障供区内4131个光伏扶贫电站如期并网,实现上网电量全额消纳、发电收益及时结算,为贫困群众带来6.38亿元的“阳光财富”。

先后派出驻村帮扶工作队162支、驻村干部420人,对口帮扶162个联系村,招录培养乡镇供电服务职工937人,累计消费扶贫农产品5282万元。

……

数字无言,数字却最有力。“十三五”以来,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湖南电力”)立足能源行业特点不断加大资源投入,拼搏奋战成功帮助困难群众告别贫穷、走向小康。

投入农网改造资金411.6亿,实现村村通动力电

时间已到5月底,春茶采摘已经告一段落,湖南省新邵县金龙山深处的小河村,村民们正忙着在小河村“农光互补”扶贫车间里将野生茶打包装箱,它们将被送往镇上的快递点,发向全国各地。

这些年,国网湖南电力入驻小河村,修路修桥,整治村容村貌,扶持发展黑木耳、黄桃、野生茶、民宿、旅游观光等多种产业,为当地老百姓解决切实问题和难题,成功帮扶小河村2018年脱贫出列。

仅捐建的湖南省首个农光互补扶贫车间就解决就业58人,为村民分红增收200余万元,全村人均年收入由当初的6500元增长到今天的1.5万元,其打造的“小河野生茶”还被国家民委授权冠名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外事礼品”。

在湖南省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水果种植加工成了菖蒲塘村扶贫支柱产业。村党委书记周祖辉介绍:“清洗、切片、烘干,每个环节都要用到电,发展产业,用电保障很重要。”而为助力菖蒲塘村脱贫,国网凤凰县供电公司专门在村里新增7台变压器,解决了8个水果冻库和4个产业项目用电问题。到2019年底,菖蒲塘村有109户357人依靠水果加工产业脱贫,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6121元增加到23419元。

“十三五”期间,湖南省农网全面改造升级,6509个贫困村全部完成电网改造,自然村全部按标准通“动力电”,农网户均配变容量由2012年底的1.12千伏安提升至2020年底的2.13千伏安,贫困地区发展得到有力的能源保障和支撑。

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162支,打造永不撤退的工作队

“老铁们喝了我家的蜂蜜,爱情上甜甜蜜蜜,事业上一帆风顺,双击关注666……”在网上直播推销自家蜂蜜,这已经是新邵县坪上镇小河村村民刘颂华的日常。刘颂华因重病切除了一半胃,干不了重活,是小河村里“最难脱贫”的贫困户之一。

考虑到刘颂华的特殊情况,驻村帮扶工作队请来专业人员引导其发展养蜂产业,并教他如何直播带货。很快,刘颂华在抖音上凭着“土味”讲解和优良的蜂蜜品质,成为网红“刘磨王”,蜂蜜订单源源不断。

自精准扶贫以来,国网湖南电力累计承担了全省94个贫困村定点帮扶任务。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自脱贫攻坚以来,国网湖南电力先后派驻162支驻村工作队,选派驻村干部420人,除完善基础设施外,还成功孵化了一批有特色、市场效益好的扶贫产业项目。其“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对接乡村振兴,是贫困村出列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为此,国网湖南电力驻村工作队着力加强驻点帮扶村党组织建设,累计在驻点村发展党员403名,培育346名致富带头人,将基层党组织作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为乡村留下永不撤退的工作队。

937名贫困生“定向就业”,“教育+就业”开辟扶贫新路

在扶贫过程中,国网湖南电力自创的“教育+就业”扶贫模式,更是被国务院国资委作为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在国网湖南电力董事长、党委书记孟庆强看来,长效脱贫必须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从2018年开始,国网湖南电力依托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从全省贫困县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招录高考考生,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免住宿费和部分学费,享受电力扶贫专项奖学金,毕业后定向返回户籍所在地乡村供电所工作。

截至目前,国网湖南电力已累计招录了937名“定向就业”学生,他们从今年开始分批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大量贫困家庭将长期获得稳定收入。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国网湖南电力董事长、党委书记孟庆强表示,“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为乡村振兴谋好局、蓄足力!”(罗坤 聂路纲)

(责编:罗帅、彭应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