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市州縣域

湖南常德:在鄉村振興大文章中彰顯基層政權作為

2022年10月13日15:21 |
小字號

臨澧縣趙家巷村,志願者帶領小朋友玩耍。單位供圖
臨澧縣趙家巷村,志願者帶領小朋友玩耍。單位供圖

開好“屋場會”,群眾自治唱主角﹔張貼“紅黑榜”,晒出文明好鄉風﹔辦事“一門式”,實現服務零距離……近年來,常德市民政局瞄准民之所需,不斷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在鄉村振興工作任務中突出“基層治理”的強大保障作用,構建與鄉村振興戰略相匹配的基層治理體系,實現基層治理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 

群眾自治治出幸福家園

“我們村的大事小事,都有村民議事會商議決定,群眾放心,村干部干得也起勁,村子發展得也越來越好。”津市市毛裡湖鎮樟樹村村民徐蘭英高興地說。為了方便群眾反映訴求、參事議事,樟樹村成立了村民議事會,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如低保戶認定、村級財務等都嚴格按照議事流程,鼓勵村民自主參與、決策與監督。 

近年來,常德市民政局不斷深化基層民主自治,完善民主決策、議事協商、民主公開等機制,豐富和發展基層民主自治形式,讓群眾成為基層治理的主角。全市1503個村成立的村民議事會,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聚焦村庄發展堵點、群眾生活痛點、社會治理難點,議出了發展新天地。 

屋場會上聽民意、匯民智、才能聚民心。在石門縣,通過以黨建為引領,在331個村(居)都建立了1個以上的幸福屋場,形成了以片區和屋場為基礎的社會治理微單元,讓屋場會成為民主商議平台。屋場會碰撞出了鄉村治理的好聲音,小到舞蹈隊缺音響,大到廣場、溝渠、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都能通過協商逐步解決。 

此外,常德市民政局還積極探索“五社聯動”新模式,即社區、社會組織、社工、社會慈善資源及社區志願者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提升基層自治效能,充分發揮了社會組織、社會力量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 

村規民約約出文明鄉風

曾經的澧縣大堰垱鎮九旺村沒有村規民約,村民辦事無規可循,干部辦事無章可依。后來,九旺村通過“四議兩公開”程序制定了村規民約《九旺歌》,至此,村民言行有了規范,村庄發展蒸蒸日上。“團結一心搞建設,一年更比一年旺。”每逢重大節日,總能在九旺村廣場上聽見村民伴隨鼓點朗誦《九旺歌》的誦唱聲。因該村村規民約形式新穎且執行有力,在湖南省首屆十佳村規民約評選活動中脫穎而出,榮獲第一名。 

自2019年啟動村(居)規民約“我制定、我遵守、我監督”活動以來,常德市民政局採取以點帶面、樹立典型、營造氛圍等措施,每年舉辦全市“十佳”村規民約和“十佳”居民公約遴選活動等,積極推動村(居)規民約落實落地。截至目前,全市2263個村(居)均修訂完善了村(居)規民約,並完成了村(居)規民約的法制審核工作,實現了修訂全覆蓋、法治審核全覆蓋。 

村規民約制定好了,村民到底有沒有遵守?為此,臨澧縣四新崗鎮九豐村採用“紅黑榜”這種直觀的表現形式,根據村民每月遵守村規民約情況,在“紅榜”區公示“模范村民”名單和優秀事跡簡介,在“黑榜”區張貼不遵守村規民約且造成較大影響的村民名單,無形中增強了村民們遵守村規民約的自覺性,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評、事事有人管”的鄉村治理新格局。 

優化服務增進民生福祉

2020年4月,常德市全面啟動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全覆蓋工作,通過智慧黨建平台引領融合“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台,實現了鄉鎮(街道)、村(社區)均能提供“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作為推進全覆蓋工作的成員單位,常德市民政局不斷優化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能力,將特困人員認定、救助供養金給付、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發放等7項民政業務下沉到“一門式”受理平台,還開發了常德民政民生服務綜合應用平台,實時共享社會救助、社會組織、公益服務、養老服務、殯葬事務等數據,實現了民政業務的精細化管理。 

除了辦事方便,群眾生活也更加便捷。截至目前,常德市已實現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全覆蓋,每個社區都配備了醫療服務站、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老年活動室)、青少年活動中心、家庭服務中心、志願者服務中心等多個功能室。同時,持續推進培育發展專業化社會服務組織,讓居民能在家門口享受就業、醫療、教育、保障等公共服務。 

清晨,常德市鼎城區楓林口村沐浴在一片晨光之中,騎車在這個風光秀美的小村庄繞行一圈,一派世外桃源的田園風光。“生活在如今的鄉村,簡直幸福感爆棚!”前來楓林口村游玩的游客置身於此,忍不住感嘆歲月靜好,對住在這裡的村民羨慕不已。如今,走在常德,荷花搖曳、稻浪滾滾,在民政力量的加持下,一派欣欣向榮的美麗鄉村躍然紙上。(黃燏 郭潔 李根) 

來源:常德市民政局

(責編:唐李晗、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